第392部分(第3/4 頁)
,試試。看看能不能轉移過來。】
林小星小心翼翼地分出部分資料朝四號大猩猩中轉移。
這個動作她之前嘗試過,其中甚至包括超級計算機,但是全部都失敗了,儲存資料可以,但是她的智慧本地卻無法轉移。
初步的試探非常順利。
【可以!】
林小星顯得非常高興,她接著很順利就將自己的智慧本地全部轉移到了四號大猩猩的大腦中。
新的立身之處比原來的地方要更好更快,讓她有一種如魚得水的感覺。(歡迎您來您的支援,就是我最大的動力。)
第六百九十八章 替代方案
時間過得很快,轉眼間又到了年底。
林昌明夫婦兩人剛開始的時候並沒有去國外,而是首先去國內的各個省市的名勝風景區和古蹟遊玩。
剛開始的時候,他們玩玩都是根據各種旅遊手冊上的各種吹捧,跟著旅遊團去一些鼎鼎大名的景點,可是跑過去之後走馬觀花之後這才發現,根本沒有什麼意思。
很多名勝,都是吹出來的,你說好,他也說好,實際上就是那麼回事。
後來,他們聽從了林鴻的建議,不再跟旅遊團,反正他們又不是沒有時間,而是兩個人,慢慢地走慢慢地看,一個地方呆上半天或者幾天,感覺就截然不同了。
以外來者的身份在一個地方住上一陣,會有一種很奇特的感受,也才能真正體驗到本地的風土人情,這才是真正的旅遊,真正的遊玩。
節奏要慢下來才行。
到年底了,他們兩人也回到了東陵市,並且打電話給兒子,讓他帶著女朋友早點回家過年。
林鴻這段時間都在位林小星的事情而忙活著,給她量身定製硬體結構和系統。
林小星畢竟是一個人工智慧,在邏輯計算方面很強,但是卻沒有創造性,有些東西,還是必須得由林鴻來做。
並且,對大腦進行程式設計,目前還必須依靠林鴻的異能,暫時還無法獨立出來,實現機械化構造。
不過,這一天的到來也不遠了。
林鴻也是剛剛瞭解到這一情況。
林小星今天給他介紹了一種還停留在實驗室中的技術——3D列印技術。
3D印表機。簡單說來就是一種能夠列印立體物品的印表機,其原料可以是液體或者粉末或者其他物質,透過噴灑微粒的方式,一層一層地累積,最終形成一個立體的東西。
這並不是什麼新技術,早在八十年代的時候,就有公司在做這方面的研究。93年的時候,麻省理工學院就獲得了3D印刷技術的專利。
而美國ZCorp公司目前已經獲得了麻省理工學院的唯一授權,進行3D印表機的研發。
3D印表機目前還依然停留在實驗室中。但是根據林小星蒐集到的資料,似乎進展還算順利,並且只要時機合適。必然會商用化。
林小星認為這種技術可以用來構造超腦的硬體結構,於是將相關資料整理了一下,發給了林鴻。
林鴻看到之後頓時眼前一亮。
3D列印技術,如果用於超腦構造,實在適合不過,而他竟然一直以來都沒有關注過這方面的訊息,實在太不應該。
一直以來,超腦的構造都必須林鴻依靠自己的能力親自動手,根本沒有大規模普及的可能,就目前這些人。都將他累了個半死,佔據了他非常多的時間,更不用說他還有意給更多的人植入超腦系統。
剛開始的時候,只有他才能構建超腦,是他的一種獨特能力。非他不可,對他來說是非常有利的,但是現在這種“福利”卻成為了他非常苦惱的地方,成為了一種限制瓶頸。
他嘗試過很多次想要使用純技術的手段來代替原來的構建方式,但是一一都失敗了,如何將超腦的構造和自己徹底分開。成為了他的一塊心病。
而現在,他終於看到了一個可能的解決方案。
就是3D列印技術了!
林鴻決定立刻專門成立相關部門,重點研發3D列印技術,以蛋白質或者細胞為原料,列印出設計好的組織結構。…;
並且一旦這個專案獲得突破,不僅僅可以構建超腦的硬體,還擁有十分廣闊的應用前景。比如,取代克隆技術,直接列印人體組織和器官,耳朵、手指、面板……甚至腎臟、心臟等等。
當然,這是生物醫療領域,3D列印技術一旦發展起來,自然也將改變現有的製造領域。到了那個時候,製造機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