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部分(第2/4 頁)
引導。但他可能不知道,晁蓋是一個接受能力很強的人,他不但笑納了宋江對梁山的發展規劃,還有更進一步的舉動:讓位!
梁山聚義廳前,眾好漢神情凝重,是打劫這個神聖的使命,讓他們從五湖四海走到了一起。現在,大家要在聚義廳前莊嚴地宣誓:為梁山的打劫事業奮鬥終生。宣誓完畢,看著下面作風嚴謹、工作踏實、體健貌歪的各路好漢,晁蓋那種唯才是舉的責任感油然而起。他認為,如果不是當年宋江給他報信,讓他趕緊亡命天涯,梁山肯定不會有今天這樣的規模——“當初若不是賢弟擔那血海般干係救得我等七人性命上山,如何有今日之眾?”
面對晁蓋的熱情相邀,宋江充分發揮了拒絕誘惑,步步為營的戰略思想,以堅持真理的精神,有理有據地對晁蓋的提議進行了反駁,幾次交鋒之後,迫不得已的宋江只有拿出鐵的事實,讓晁蓋放棄讓位的想法。這個證據太神奇了,我們看看:
“仁兄,論年齒,兄長也大十歲。宋江若坐了,豈不自羞?”
語言真是一個很奇妙的東西,它不但可以隱藏著理性的邏輯,還可以飽含著各種複雜的感情。這樣,事實就可以隱藏在語言中。這句話聽起來多麼婉轉動聽,多麼友善和氣,但事實是殘酷的。我們若將這句話中宋江拒絕當老大的感情色彩剝離,去看一個沒有被加工的事實:那就是晁蓋比宋江大十歲,所以宋江不當梁寨主。
這個證據足以讓晁蓋暴跳如雷,但晁蓋不但沒有生氣,還繼續就讓位問題和宋江進行了深入的交流。由於宋江堅持拒絕這一邀請,晁蓋只能作罷,並因此更加熱愛宋江這樣一個不好權勢的好兄弟。
就這樣,晁蓋繼續在梁山領導人的道路上闊步前進,宋江成為梁山的二號人物,吳用和公孫勝兩個知識分子分別成為梁山的三、四號人物。革命的首要問題是分清敵我,內部鬥爭的首要問題是分清親疏遠近。
梁山核心領導層確立之後,對老大的位置垂涎三尺的宋江開始了內部鬥爭的第一步——拉幫結夥。
不能不佩服宋江的臉皮,晁蓋還沒有反應過來,他就開始了自己的派系安排:“休分功勞高下;梁山泊一行舊頭領去左邊主位上坐,新到頭領去右邊客位上坐。待看日後出力多寡,那時另行定奪。”
面對這種毫無情理的安排,晁蓋沉浸在兄弟之情的喜悅中,吳用對新主人宋江暗翹大拇指,公孫勝則悄悄地沉默了。最配合宋江的,是臺下的眾人,大家紛紛就這一安排表示熱烈的支援,並報以經久不息的掌聲。
現在,大家再看看新舊勢力對比:
左邊:林沖、劉唐、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杜遷、宋萬、朱貴、白勝(九人)。右邊:花榮、秦明、黃信、戴宗、李逵、李俊、穆弘、張橫、張順、燕順、呂方、郭盛、蕭讓、王英、薛永、金大堅、穆春、李立、歐鵬、蔣敬、童威、童猛、馬麟、石勇、侯健、鄭天壽、陶宗旺(二十七人)。
左邊的林沖是前朝遺老,為晁蓋成為梁山領導人起了決定性作用,竟然被排斥在核心領導層之外,而晁蓋對此一無所覺,林沖會高興嗎?就記得宋江對你的救命之恩,我火併王倫,揹著罵名,你晁蓋不管不問?
宋江對劉唐和三阮有過救命之恩,讓他們在晁蓋和宋江之間作出立場上的選擇,很難。
杜遷、宋萬和朱貴都是前朝遺老,對第一代領導人王倫舊情未去,又怎麼可能對晁蓋死心塌地。何況此時宋江咄咄逼人,形勢順流而上,又怎麼能讓他們不投向宋江這棵大樹的懷抱?
至於白勝,晁蓋即便對他有救命之恩,他人單力薄,還曾經做過叛徒,出賣過朋友,又能如何?
至於右邊這些好漢,無疑不跟宋江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尤其是花榮等清風寨勢力集團,真是個頂個的好兄弟,怎麼說他們都在梁山逗留許久,竟然不要工齡,積極要求重新填寫入職申請,他們用意何在?
宋江就這麼一招,讓晁蓋成為了真正的孤家寡人。
宋江上梁山,代表了最廣大梁山好漢的根本利益,是梁山跨時代發展的一個標誌性事件。在我們即將欣賞梁山在宋江手裡如何發展壯大的時候,有必要對梁山進行一下歷史性回顧。這就是所謂的繼往開來。
事實證明,要發展,必須尊重歷史,必須尊重傳統,但又要有所突破。對梁山的歷史性回顧,不是去瞻仰梁山歷史上創造的燦爛文明成就,而是去了解梁山發展的優勢和劣勢。
前任領導王倫的寂寞
前宋江時代可以分為王倫時代和晁蓋時代兩個階段。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