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部分(第2/4 頁)
了姜思成書裡提到的資料,好像正是這減少的0。01,抬頭看過去,姜思成的臉憋的通紅,似乎興奮,卻沒有說話,好像壓抑了很久的感情得不到宣洩的樣子。
想必他研究這種石英纖維跟被膜已經很久了,一直得不到驗證,今天憋足了勁兒,終於得償所願,這種技術宅對於技術的感情,非常人可以理解,不過李建自己也是個技術宅,知道這個時候可不能去觸他的黴頭,技術宅也是有脾氣的。
“把這次試驗的資料記錄下來,延長纖維長度,進行資料複核。”
等了半晌,姜思成從激動之中恢復過來,卻並沒有就此放下去慶祝,而是立即進行二次複核,科學是需要經過千百次的重複來進行檢驗的,不能經過檢驗,那就是偶發事件,小機率事件不可以忽略,就此發表不經過實踐反覆論證的報告,萬一真出了問題,那就是在自己臉上扇巴掌。
“姜老師,沒必要了延長了吧,我們現在重新檢測一下就是了。”
那個師兄看了看姜思成,
“要不等明天,姜老師你從上午做實驗到現在還沒有歇一歇,別累壞了身體,到時候就算有了研究成果,也沒人能把他變成論文啊。”
“沒事,我不累,你再用這根纖維做一次檢驗,資料記錄下來,延長是必須要做的,短距離內衰減度降低了0。01,如果真的延長,衰減度不變的話,才有可能在長距離傳輸之中保持這種衰減度,要知道真正的應用,是要有幾十公里甚至上百公里的距離的。”
姜思成立即轉身就要去繼續準備拉長光纖的材料,李建悄悄的湊到了這位師兄跟前,偷眼瞄了一下實驗記錄本上的光纖跟被膜名稱,果然是姜思成書裡寫的,困擾他足足一年的那種材料。
“師兄,這個衰減度是不是訊號傳輸過程中衰減的意思,那中間加個放大器抵抗衰減不就行了。”
李建裝作對此什麼都不懂的提出了自己內心的疑問,師兄果然一邊做著記錄,一邊好為人師的給李建解釋起來,
“光放大器的思想很早就有人提出來,但是想要實現光放大,必須要找到合適的材料,別的不說光元素週期表上能用的金屬元素就有多少,此外數不勝數的化合物跟合成材料,你要一樣一樣的試過來,光是把他們融入到石英纖維之中就是幹一輩子的活兒,我們國家底子薄,想要快速取得突破,就只能從纖維和被膜的融合方面進行著手了。”
李建回頭看了看姜思成,對於這位不知道姓名的師兄所說的話並沒有任何表示,想來也是認同的,國內目前沒辦法做到厚積薄發,想要取得一些科研成果,只能從相對簡單的領域來進行,否則光是實驗用的材料費,就足足把整個光傳導專案組給拖垮。
“其實稀土類的元素本身就有一定的發光特性,製造熒光材料就用到了鑭系金屬,而且稀土礦本身就跟石英礦共生,為什麼不試試把稀土金屬加入到石英晶體之中進行拉制呢?”
李建說的聲音很大,當全實驗室的人的目光都聚集過來之後又接著說,
“據說安南普頓正準備搞這方面的研究,是一個在國外給我寄資料的朋友告訴我的。”
李建說完安南普頓,又偷偷用餘光打量姜思成,果然,這位光電通訊業的大拿悄悄皺起了眉頭,李建這也是因為剛才想起了姜思成的事情,又去翻了翻那本姜思成偶爾提及自己經歷的書,不大的篇幅就提到了他在安南普頓做出了成績卻不被認可的事情,這也是促成姜思成回國的原因。
第一零九章 稀土光纖
ps: 懇請各位書友,無論如何訂閱一下這第一章支援一下醉馬吧
“鑭系金屬本身不穩定,大部分以化合物形式存在於礦藏之中,跟二氧化矽能夠很好的契合,如果用鑭系金屬進行化合物實驗,所耗費的時間到不會很多,這樣,魏剛,你帶他在找幾個人去做這個化合物,光纖拉制到時候還是我來,被膜方面我晚上再考慮考慮。”
姜思成臉上的表情在一瞬間就恢復了正常,似乎廣開言路一樣接納了李建的建議,讓人覺得姜思成真的很有胸襟,其實李建知道,這是姜思成不想落於安南普頓的那些人之後,姜思成的才華李建是瞭解的,雖然在一開始因為國內的條件所限,落後於國外的研究,但是在我國經濟水平提升之後,很多光電子方面的難題,甚至是趕超世界水平的難題,都是在姜思成手中突破的,他所侷限於的只是外部環境而已。
叫做魏剛的師兄一聽說讓他負責,臉上立即浮起了驚喜的顏色,雖然只是這個小師弟提出的意見,但是這可是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