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第3/4 頁)
彙報當中有個問題,在氫彈上面有個墊片找不著了,原因就是工藝上不嚴格。他們告訴聶帥,已經採取了措施,不會有問題。聶帥聽了以後,一再追問,詳細瞭解情況,說相信你們採取了措施,絕對不會有問題。同時強調,你們不要小視這工藝,搞尖端武器,這工藝特別嚴格。這些問題不要看成是小事,出起事來會變成大問題。規程上的工序一道也不能少,少了一道工序,就是個教訓。”
最後父親說:“現在大家很累了,要注意很好休息。這次試驗與過去不同,有質的變化,休息安排不好,工作是搞不好的。”
15日,父親又兩次聽取鄭漢濤等領導同志的彙報。16日下午,父親來到馬蘭機場,慰問在現場工作的科技人員。他認真觀看了試驗用的氫彈實物,登上執行空投氫彈任務的轟…6型飛機,並同機組人員一一握手,勉勵他們說:
“這可不是一個一般的炸彈,一定按操作規程執行好任務,但也不要緊張。”
機組人員堅定地回答:“請元帥放心,我們保證勝利完成任務。”
父親用力握住機組組長徐克江的手,不停地搖著說:“好,好,我相信你們,相信你們!”
6月16日晚上,父親趕赴核試驗場區,住到場區的開屏村,這裡離指揮所約30公里。周均倫秘書回憶:“那裡蚊子特別多,我們趕到白雲崗快到10點,但天還沒有黑,我們在那裡散步,他們講蚊子厲害,我們每個人都戴著手套,臉上每個人弄一個紗罩。蚊子叮著你以後,你撥弄它,它都不飛,它非要咬你,除非你把它打死。聶帥身體不好,到晚上溫差很大,給他披了棉大衣。”
當天晚上,父親同張震寰、張蘊鈺商量研究後,確定將試驗零時定為17日8時,並在電話上向周總理作了報告,得到批准。
第二天凌晨7時,天還沒亮,父親便乘車來到指揮所,指揮所設在距爆心西55公里的白雲崗。到達指揮所時,天已破曉。早晨的天氣很好,一片晴朗,僅在靶場上空飄浮著一片捲雲,確是試驗的難得好天。試驗場上,一切準備就緒,人們都懷著一種激動的心情,期待著即將發生的一切。
周均倫秘書回憶說:“指揮部設在一個帳篷裡,附近還有一個塹壕,那是掩蔽壕,因為核試驗有三大殺傷威力。一個是衝擊波,一個是光輻射,還有一個是放射性沾染。我們在掩蔽壕裡面主要防止衝擊波,大家都下去了,老帥也下去了。”
6月17日7時40分,父親再次分別打電話給周總理、葉劍英,彙報了現場各項準備工作的最後情況,說飛機已經起飛,預計8時整進行氫彈空爆試驗,得到了他們的肯定和鼓勵。
8時前,飛機聲由遠而近,人們都翹首以待。
三百萬噸,夠了!夠了!(2)
8時整,空投氫彈的飛機到達預定空域,沒有投彈,拐了個彎飛走了。
“怎麼回事?”父親在掩蔽壕裡用電話問。
電話裡空軍地面指揮員報告說:“飛行員操作中少了一個動作,請求再飛一圈。”
父親當即答覆:“可以!應該這樣子,這是飛行員認真負責的表現。”
多年之後,這架飛機上負責投彈的第一領航員孫福長回憶說:“一時由於當時我的心情比較緊張,再加上受‘左’的干擾,在飛機上要不斷地背誦毛主席語錄,影響了我的注意力,所以忘了按自動投擲器,氫彈沒能在預定的8時整準時投下。”
這可以算作是這個輝煌時刻的一個小插曲。
於是,20分鐘以後,徐克江駕駛的轟…6型飛機再次飛臨預定空域,在預定高度,投下了中國第一顆全當量氫彈。氫彈在距靶心315米、高度2960米處爆炸。
此時,天空中出現了一個自然的太陽,一個人造太陽。兩個太陽在藍天上並排高掛,這一奇特的景象,令人歎為觀止。
隨後,是一聲震耳欲聾的轟鳴。氫彈爆炸成功了!
在中國歷史的長河中,1967年6月17日上午8時20分,是一個值得永遠記住的時刻。
伴隨著隆隆的轟鳴,人們從指揮部、從掩蔽壕內跳出來歡呼,一陣強風帶著熱浪迎面撲來,有的人幾乎被吹倒,這是氫彈衝擊波的威力!
周均倫秘書說:“氫彈一爆炸,我們都高興得很,都跳出了掩蔽壕,我和護士歐陽等年輕的同志先跳出來。我們站在掩蔽壕的上面,氫彈一爆炸,一股熱浪就是衝擊波衝過來,要把我們吹倒。離我們大概100米左右,指揮部的帳篷都吹倒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