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部分(第3/4 頁)
靜地看著父親與兩個孩子進行默默的交流。他們都知道,父親特別喜歡孩子,只要有空,他就要逗逗老百姓家的孩子。他們也都知道,父親的獨生女兒麗麗——也就是我,已多年沒有音訊。父親格外地喜歡孩子,疼愛孩子,是不是就寄託著他對失散多年的女兒無限深情的思念?
父親先抱起那個受傷的嬰兒,看到傷口包紮得很好,孩子安詳地睡著。他便囑咐身邊的醫生和警衛戰士,好好護理這個孩子,看看附近村子裡有沒有正在哺乳期的婦女,趕快給孩子喂喂奶。一個警衛員趕緊跑開了。
父親看到兩個籮筐裡各放著幾個雪花梨,還放著為孩子趕蒼蠅的蒼蠅拍子,滿意地點點頭。他問送孩子來的民兵:“孩子來之前,在你們那兒是怎麼安排飲食的?”
來人說:“我們四分割槽政治部的袁心純副主任規定,按團職幹部負重傷的標準特別照顧,供給奶粉、罐頭、白糖、水果。我們用西瓜沾白糖,一口一口喂這個受傷的小姑娘。”
父親高興地說:“你們做得對!”
這時候父親並不知道,那位一路上精心照料和護送日本孩子的民兵,其母親儘管是個瞎子,也竟於不久前被日本鬼子用刺刀活活捅死;而那位半夜還打著手電為日本孩子查鋪,送走孩子前還叮囑路上要注意驅趕蒼蠅的袁心純同志,後來竟被日軍用馬刀砍了頭!
。。
中國元帥與日本孤女(2)
父親拿起一個雪花梨,送給那個大一點的女孩,她不肯接。父親似乎明白了她的意思,趕緊用清水衝乾淨,她這才高興地接過去,吃了起來。父親笑了。
把兩個孩子安頓下來後,父親讓炊事員做了一盆稀飯,他把那個大點的女孩拉在懷裡,用小勺喂她。慢慢地,她不再拘束。父親問她叫什麼名字,她“嗯嗯”地回答著。翻譯在旁邊說:“她說叫‘興子’。”父親聽了,感覺像個日本女孩的名字,就此把她叫做興子了。
兩個孩子在指揮所停留期間,那個叫“興子”的女孩像個影子一樣,一直跟著父親,常常用小手拽著父親的馬褲腿,父親走到哪裡,她就跟到哪裡。
那兩天裡,父親把本應給自己女兒的深沉的父愛,給了那兩個戰火中的敵國遺孤。同時他一直琢磨,怎樣安置這兩個孩子?他真的很想把她們養起來,但又考慮到戰事頻繁,整天東奔西走,而且邊區環境太艱苦,照顧她們有不少困難,尤其是大一點的興子已經懂事,把她們留在異國的土地上,將來也許會給她們造成痛苦和隔閡。漸漸地,父親傾向把她們送回去,雖說她們的父母已經不在了,但她們日本的老家總會有親戚朋友可以照應她們吧?……
父親最終決定,把她們送走。他親自安排送孤事宜,派人找來可靠的老鄉,請他幫忙,用籮筐挑著兩名日本孤兒,送往石家莊的日軍兵營。為了防止孩子在半路上飢餓啼哭,他特地準備了各種食品,放在挑子裡。孩子要走了,他依依不捨地抱起她們,摸摸她們的小腦袋,以示祝福。興子似乎意識到要與這個她已經熟悉的大人分別,所以緊緊皺著眉頭,神情有些憂鬱。
恰好這時候,著名攝影家沙飛從前方回到了指揮所,他被眼前的場面深深地打動,拿出照相機,拍攝下一組照片。就是這組照片,後來成為了珍貴的歷史見證。
一切都準備好了,父親拍拍老鄉的肩膀,說:“老鄉,請把這兩個孩子送到敵人那裡去吧。”
說完,他交給那位老鄉一封自己的親筆信。信沒有封口,便於沿途的敵人閱看。信中寫道——
日本軍官長、士兵諸君:
日閥橫暴,侵我中華,戰爭延綿於茲四年矣。中日兩國人民死傷殘廢者不知凡幾,輾轉流離者又不知凡幾。此種慘痛事件,其責任應完全由日閥負之。
此次我軍進擊正太線,收復東王舍,帶來日本弱女二人……彷徨無依,情殊可憫。經我收容撫育後,茲特著人送還,請轉交其親屬撫養,幸勿使彼輩無辜孤女淪落異域,葬身溝壑而後已。
…………
我八路軍本國際主義之精神,至仁至義,有始有終,必當為中華民族之生存與人類之永久和平而奮鬥到底,必當與野蠻橫暴之日閥血戰到底。深望君等幡然覺醒,與中國士兵人民齊心合力,共謀解放,則日本幸甚,中國亦幸甚。
專此即頌
安好
聶榮臻
八月二十二日
老鄉挑著孩子走遠了,父親心情複雜地收回目光。幾日後,老鄉回來了,說已安全送到,並且帶來了石家莊日軍的一封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