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第1/4 頁)
內容簡介
本書為讀者展示出一個真實的朱元璋,一個智勇雙全、既有人性又有狼性的千古嫋雄。
苦難的勵煉以及朱元璋本人極高的悟性,使得他在乞討時更有了高人一籌的生存能力,這是智與勇的一個結合,也是人性與狼性的一個結合,這結合使他能夠戰勝一個個苦難的境遇,大難不死,絕處逢生地讓自己的生命儲存下來。
每個人的運氣,實際就是他那個時代、環境,所賦予他的發展機遇。生在一個統治者徹底墮落、人民大舉起義年代的朱元璋,顯然不能靠經商發財;沒讀過多少書的朱元璋,更不可能靠科舉入仕;終是匯入起義者洪流的朱元璋,得到最相適宜的發展空間。
當朱元璋將自己匯入了時代的洪流,選擇了深合適宜的自我發展道路之後,他的人性與狼性的施展得到了最相適宜的舞臺,如魚得水,在謀求生存下去的基礎上有了新的要求:
發展自我,彰顯自我的生存價值!
一個從苦難中衝殺出來的人,就象一匹從荒漠走進繁華的狼,在求生情結地鼓勵下,比任何人都更加具有競爭的勇氣。在科技還沒有高度發展的歲月,戰爭的勝利者一定是來自更野蠻一些的民族或者個人,因為野蠻可以使他們無視任何規則和文明的習俗,而將目標鎖定“勝利”兩個字,也因為原來野蠻的境遇使他們在生存需要的威逼下,早已歷練出戰勝任何困境的勇氣和解決任何困難的智慧。
從投身起義軍的第一天開始,朱元璋就調動了自己苦難經歷中的一切經驗和智慧,一邊小心翼翼地保護自己,一邊處心積慮地殊殺一切有損於自己的“敵人”。他為人處世既無規矩,也無原則,更少一般士人的顧慮,一切只憑自己在苦難中養成的人性與狼性,朝著有利於自我發展的道路,披荊斬棘地一路走下去。
朱元璋從投身起義的第一天起,就很清楚地知道,消滅敵人,才是保護自己、發展自己的最有效途徑。他拎了十二對血淋淋的耳朵去投靠義軍,使他一跨入軍營便受到重視。朱元璋深知“自古富貴險中求”,他投軍後主動請櫻的第一仗便是帶了一千人去與三萬之眾的強敵搏擊。從這以後,他的每一仗似乎都是以少勝多,打得驚心動魄。他就是在這險而又險的一次次戰爭中出奇制勝,消滅強敵,發展自己。
為了爭到皇位,他不斷地殺人。從十幾人到幾十人,從幾十人到幾萬人到幾十萬人……他的力量越來越強大,他殺的人越來越多。在“敵人”的鮮血中,朱元璋從士兵到將軍,從元帥到國公到皇帝。這是戰爭的規律,朱元璋並沒有過錯。
作為一個貧困裡走出來的“叛逆”領袖,朱元璋比任何人都更清楚地知道人是一個社會性的動物。每個單個的人要想得以生存和發展,只有依靠他人的幫助才有可能。誰得到他人的幫助越多,誰就會生存的更好,發展的更快。朱元璋明白這些,比任何人都更善於借他人之力來壯大自己。為了得到更多、更有能力人的幫助,朱元璋總是能夠非常謙虛,非常誠懇而又非常真誠地善待他的文臣武將。他熱情地挽留並重用了馮國勝;他親自爬到山上去請來謀士李善長並委以重用;他還親自趕往古寺恭請劉伯溫、宋濂等四位賢人,為他們建起“聚賢館”,對他們尊敬有佳。他同他的武將們建立了兄弟般的情誼,對他們關愛、體貼備至,儘可能將他能授予的最高官職給他們。當然,他也可以為了自己的勝利,而置自己的四萬將士生命而不顧……
朱元璋當了皇帝以後,他體惜民情,獎勵農耕,為發展農業做出了貢獻。對於貪官,他更是深惡痛絕,用盡極刑,成為中國歷史皇帝中懲治貪官手段殘酷之最。他仁慈地善待百姓,善待富人、地主,由著他們自由地發展他們的事業;只是,當他們對他的集權統治稍有不恭,他便大開殺戒,十分殘忍而又任性地對待他們。他象所有的皇帝一樣,把整個天下,整個天下的所有:江山美人、權威榮譽,都看成是他個人的。由於皇位是從氏族固有的、傳宗接代的觀念傳下來的。儘管這觀念是這樣的不合理,這樣動物性太濃的可笑,但卻深深地根植於所有的,無論是偉大還是渺小的皇帝心中,朱元璋當然也不能例外。他象所有的皇帝一樣,不但是身前要佔有天下,死後還要讓他的後代佔天下。他固執地認為,只有他的後代承接他的皇位,才是理所當然,才是天經地義,才是最合理的。
於是,為了使他辛苦打下的皇位能傳給朱家的後代,朱元璋再一次大開殺戒。他為此又殺了許多人,包括所有他認為有一點可能威脅今後繼承他皇位的人,也包括替他打下了一半天下的徐達元帥,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