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部分(第3/4 頁)
強度,在武學基礎上延展出招式功法的門派之外,大部分的修行門派對於劍訣的連貫性考慮都不很多。一個劍訣就是應對一種局面的解決方案,雙方施展劍訣都需要時間和空間,修行界的戰鬥向來是這樣進行的,從古至今。法寶、飛劍、大家隔著一定距離互相轟擊,很有些海戰裡戰列艦對轟的豪邁感覺。老楊並沒有讓聶信跳出這個範疇,這種傳統的作戰方式對現在實力還不甚高的聶信來說,相對安全,但他需要克敵制勝,卻是需要下苦工的。
能夠將劍訣連貫起來,這是修行界的劍訣向武術招數靠攏的嘗試麼?也不盡然。老楊的想法,是充分利用不同劍訣的特性,讓作戰的靈活性大大增加。比如,奔雷這一招可以用於突擊,拉近敵我距離,可這一招後續攻擊的威力實在是很有限,那麼,連線上其他威力巨大,能夠將靈能的釋放集中在最關鍵方向的招法呢?老楊掌握的劍訣成千上萬,多少年來,無數優秀的劍訣隨著一個個強大修士的隕落或者飛昇,隨著一些門派、家族、幫派或者是結社消失在歷史長河中,但他們的那些劍訣,有很多流傳了下來,有一些被一些現今仍然續存的門派、家族勢力採用,大部分則流傳在各類典籍裡。老楊最清楚了,自己、孟先生還有何念生都是修行界裡用知識改變命運的典型例子。要不是他們幾個在結識之後,匯聚了幾方的力量一起收集那無數流傳在外的書冊卷軸,絕不會有後來的成就。不過,這並不是老楊要求聶信立刻就能做到的事情,目前聶信只要將何家的劍法都提高一層,僅此而已。
老楊給聶信出的題,的確是很有難度的,聶信冥思苦想,在腦子裡不斷推演各種變化。劍訣的連貫不同於符咒,符咒要做到連貫非常簡單,尤其對現在的聶信來說。不過,用符咒作戰已經開始顯露出種種不足了。隨著聶信修為的提升,要面對的敵人越發強大。符咒的攻擊缺少變化,威力不大,尤其缺少追蹤控制。諸如“血焰狂龍符”之類的高階符咒,都是這樣的問題。在符咒的拓展形式:法陣方面,聶信還沒有開始涉及,這方面的知識非常龐雜,不是段時間裡就能入門的。孟先生在法陣方面有些研究,但要等回頭聶信從仙友會回來才能開始學習。法陣適合的也不過是防禦和有固定戰鬥區域的對戰而已,現在看起來,要大量應用法陣還不現實。飛劍和法寶等等,其實也是符咒的高階形式,飛劍內固化了相當數量功能不同的法陣,結合了飛劍材料本身的特性,加強威力和操控效能,經過一代代發展,才讓飛劍在修行界成為最常見的武器。不過,飛劍也只是個籠統的稱呼而已,不少怪模怪樣的武器都可以叫飛劍,原理和結構上大致相仿就是了。聶信開發了符咒印表機和靈炎槍,可以說已經將符咒不適合水準比較高的修行者對戰的局面扭轉了很大一部分過來,但絕大部分符咒出手之後就不可控的劣勢並沒有改變,符咒在對戰中缺乏變化的特點也沒有改變,改變的這是符咒的威力,至少威力是達到了能夠介入有不弱水準的修行者的對戰標準。
想要全方位強大起來,聶信必須要將飛劍的運用法門掌握好。
一次次推演劍訣的變化雖然沒有讓他立刻就完成老楊的題目,但的的確確讓他對那些劍訣有了更深的理解。隨後他就發現,關鍵不在於劍訣的動作和攻擊方式,無論如何進行攻擊,劍訣的攻擊始終都是一種:釋放靈能,關鍵在於靈能還在體內的時候如何操控靈能。當靈能能夠滿足劍訣的要求的時候,劍訣的攻擊自然能夠被釋放出來了。關鍵就在於,在施展前面一個劍訣的時候,就已經要為後面那個劍訣做好準備。靈能的排程必須做好準備,
想到這裡,聶信就有豁然開朗的感覺。奔雷的迅捷蠻橫,彤雲的熾熱酷烈,無非都是靈能釋放的不同表現形式而已,如同他修習天罡離火訣之後掌握的諸如焰刃之類的法門,但靈能要在什麼時間流動到哪個,位置能夠釋放出最大威力,如何在快速動作的時候保持靈能的高匯乍。運轉。又如何去拿捏出手的時機,這就得看他將劍訣於仍川什麼程度,戰鬥的經驗豐富與否了。
題目裡第一套組合就是彤雲、奔雷、清風、紫電,,聶信不知道在腦海裡重複演示了多少次之後,終於站了起來,準備第一次嘗試這樣的組合套路。老楊並不是隨意拼湊這些劍訣,也不是故意挑風格最不契合,難度最高的劍訣來讓聶信挑戰難度極限,聶信在一次次推演中,發現這幾招聯合起來,就是一個很有趣的套路,老楊在他施展何家的整套劍訣的時候,彷彿已經為他量身定製了一套戰鬥套路,
輕侯劍在靈能的催動下發出清越的振響,聶信平平抬著長劍,感受著周圍的環境,感受著周圍風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