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第2/4 頁)
果真法師的工作,請他前來給這這四位傷員看病。
果真法師是大興寺的主持,這大興寺處於一個東西稍長、南北較短的谷地中,是綠河水出終南山時衝出的一道灣,據朱翠葉家所在的栗子坪只隔著一座山。他年過花甲,但身體硬朗,略通醫道,看過四位傷員的病後,他輕輕地搖搖頭,嘆了一口氣,把隨身攜帶的草藥搗碎後伏在傷口上,又給了幾副草藥讓朱翠葉煎熬後讓他們服下。果真法師走出窯洞,對這餘大鵬和縣工委來的同志說,他們病的不輕,體內的子彈要儘快地取出來,尤其是那位肩膀上受傷的施主,再也不敢拖了,請趕快請西醫診治。
國民黨大兵封山,傷員出不去,外面的醫生進不來,縣工委及時向上級彙報了情況。經過周密的計劃,大興寺便廣邀名僧、學者前來舉行*,國民黨守軍不批,怎奈大興寺乃關中名剎,建於隋代,在佛教界很有影響,縣工委又從背後推波助瀾,國民黨當局被迫同意放行,但要經過嚴格檢查。餘大鵬又透過耿根生把喬裝後的藥箱、器械送到栗子坪。
*關中地委物色好的外科醫生就混在僧人、學者當中,由於情況緊急,他們到了目的地後立即為傷員做了手術,取出了他們體內的子彈。
注:
(1) 馬堂籠——方言。一種較大的橢圓形的竹製品,可以盛放東西,上面有籠系,便於提拿。
(2) 鞍間——方言。指兩面坡的大房。 。。
第六章 慷慨赴義<;一>;
經過手術後的解放軍傷員病情好轉,果真法師又用中草藥給他們加以調養,加上樊麥成夫婦的精心護理,四位傷員恢復的很快。
在圍剿中原解放軍的同時,國民黨當局又加緊對地下黨組織的搜捕力度,縣工委所屬的兩個支部遭到破壞,好幾名共產黨員被捕,其中有一個叫做梅順天的經受不住國民黨的嚴刑拷打和金錢、美色的利誘,淪為可恥的叛徒,縣工委立即進行了轉移。餘大鵬和龔雪婷商量後,決定把兒子餘光曉先行秘密轉移到朱翠葉那裡,餘正心心裡明白兒子、兒媳的擔心,但嘴上沒有說出來,預設了他們的行動,並把他家在栗子坪的八、九畝水澆地交給樊麥成無償耕種。
何奎那天夜裡突發痢疾,便覺蹊蹺,下午還好好的,又沒有胡吃其它的東西,怎麼到了晚上就拉起了肚子,是不是有人給自己下了藥,他立即想到和他下象棋的餘大鵬和中隊長耿根生,但他僅僅是懷疑,沒有確實的證據也不好聲張出去。回到駐地後,何奎就注意觀察瞭解那天晚上究竟發生了什麼事,當他從縣黨部得知那天夜裡有一股解放軍從山裡竄出,向西轉移,沿途還端了幾個鄉公所,補足了給養,他馬上和自己的遭遇聯絡起來,私下裡仔細盤問士兵。當何奎瞭解到真相後,馬上上報到縣黨部,縣黨部立即派人拘捕耿根生。郭松濤知道訊息後,秘密通知給了耿根生,耿根生立馬帶了幾個親信帶著傢伙逃向山裡。
四名傷病員已經完全康復了,在這四人當中聶廣勝的職務最高,負傷前是中原解放軍的連長、黨齡也最長,其次是原排長包良漢、班長彭子云,戰士田壯壯,在這段時間裡他們還遇到了三個被打散的中原解放軍戰士,組成了臨時的組織。
餘大鵬知道耿根生拉著幾個人逃出後,設法聯絡上他,經過推心置腹的交談,耿根生願意棄暗投明、參加革命,他們一起來到栗子坪與聶廣勝他們會合。縣工委根據鬥爭形勢的發展需要,決定成立秦北縣縣大隊,其基本成員由聶廣勝部和耿根生部組成,考慮到這兩股人員來自不同的部隊,信仰、個人素質差距很大,縣工委決定餘大鵬留在這支隊伍中,擔任教導員,由聶廣勝擔任大隊長,耿根生擔任副大隊長。
縣大隊成立後,面臨著三個現實的困難,一是生存的空間,二是隊伍的整頓教育,三是如何開啟局面。經過認真的思考和討論,餘大鵬和聶廣勝、耿根生基本取得了一致的意見,以栗子坪為中心建立游擊區。原來這栗子坪不僅風景優美,而且地勢險阻,歷史上不少農民起義軍曾把這裡作為根據地,打擊封建統治階級。如唐未農民起義軍黃巢,紮營於此,打敗朱玫的八萬人馬;明未農民後義軍著名領袖高迎祥屯兵這裡,多次擊潰孫傅庭、洪承疇的圉攻;清未,農民起義軍將領曹沛時據守這裡、挫敗了張得祿地主武裝的進攻。
耿根生所帶出來的那些弟兄,已經習慣了兵痞式的生活,大部分原來就是社會上的小混混,耿根生本人當初就是一個好逸惡勞之人,要他們接受革命隊伍嚴格的組織紀律、群眾工作紀律絕非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餘大鵬就抓住他們都是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