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部分(第2/2 頁)
在研習了筆者早期出版的從整個撒哈拉以南地區收集來的諺語集(‘Source of All Evil’。 African Proverbs and Sayings About Women,1991年在內羅畢出版,1992年在約翰內斯堡出版。)之後,給出版社寫來了熱情洋溢的信,其中就說明了這一點。這些女人寫道:開會的時候,她們就討論諺語,關於女人生命中的各個階段、女人的生活本質和力量的諺語。她們發現:諺語讓人著迷,一方面諺語可以反映出她們自己內心深處關於“做女人”的想法;另一方面又可以直接反映出男人的優越性。經過熱烈討論,她們開始把諺語中的這些資訊顛倒過來,把每一條諺語中的“男人”都換成了“女人”、“女人”換成了“男人”。這種看似滑稽的作法可以引人哈哈大笑,但同時也可以使人大開眼界,認識到她們自己的處境。她們的這種方法很實用,不是為了逃避或抵制遺傳下來的口頭傳統,而是要對這些傳統加以重新利用。她們不僅成功地揭露出其中所隱含的意義,而且也成功地顛覆了這些含義。於是,對她們來說,研究諺語就是回顧“傳統”,就是展望不斷變化的世界裡的兩性關係。這種反思文化傳統的方法既使人耳目一新而又有的放矢。
書 包 網 txt小說上傳分享
一 把女人比做物品(13)
諺語是動盪多變的人類文化史的一部分。我們的“傳統”各種各樣,在決定要將哪一部分傳統傳給子孫後代之前,我們必須要了解歷史的教訓。由於全球化的發展,各文化之間的相互聯絡比以前更加緊密;而且與以前相比,我們瞭解其他文化傳統的途徑更多了,因此對其他傳統的瞭解也就更多了。我們認識到了我們之間的共同點,但我們更多地認識到了我們各自的文化差異。現在全球化和移民浪潮對各地的實際情況施加了許多影響,有積極的影響也有消極的影響,因此,聯合起來——不同(性別和文化)的人們一起——重新來考察各種不同的文化傳統,這樣做是非常有意義的。'91'
我們的首要問題是:我們怎麼知道該如何從包容的角度去思考問題、表達觀念、撰寫文章和開會討論呢?我們就是那些家庭的成員(曾在第一章中討論過),世界各地不同的文化,彼此之間還不太熟悉,但現在我們卻要聚集在一些匪人所思的地方,用一些出乎意料的方式來進行交流——這種相聚真是令人吃驚啊。同樣令人吃驚的是諺語本身,和我們一樣,諺語也都來自世界各地,也都要聚在同一本書中進行交流。由於全球化的發展,整個世界開始了交流,但是這種交流仍然植根於人們已有的共同之處:男性或女性的身體以及人類的基本需要——自有史以來人們共同的基本需要。
我們看到,諺語中反覆出現兩種主要的男人觀和女人觀。男人們是無情的暴君、不知羞恥的投機者,既不可靠,又非常可怕。女人不僅是令人同情的犧牲品,同時也極其強大。她們的力量就在於迷人的美貌、令人敬畏的(生育)創造力、極強的工作能力和堅定的意志。這兩種矛盾的性別觀都在諺語中有所反映,一種既明確又直接,另一種卻非常隱秘。我們還可以得出另外一個結論:由於男女角色和男女領域的不斷融合,諺語中所想象的世界在某些方面也迅速發生了變化,但在另外一些方面雖發生了變化,但變化緩慢。
我們在通向世界公民的路上已經前進了多遠?本書所做的比較研究也許可以成為一盞明燈,給今後的兩性研究以啟發。就像今天的男人和女人們一樣,為了弄清楚我們想去往何處、不想去往何處,我們必須首先知道我們來自何方。願經驗這位老邁的“萬學之母”及其所孕育出來的諺語給我們指明方向。
電子書 分享網站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