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部分(第2/4 頁)
,取三分之一給他,剩下大半塊塞進牛嘴裡。
青牛來者不拒,嚼的有滋有味,一老一小模仿前面牛嘴的動作,跟著同一節奏一張一合,如同打拍子一般。
早已守在門口等待的孔家娘子看見這一老一小一牛整齊劃一的動作,撲哧一樂,笑出聲來。
………【第二十九章 鳳凰臺上鳳凰遊】………
孔丘推辭了宮中的宴席,在太陽落山前趕回來吃晚飯。
看見父親在場,孔鯉只得收斂性子,裝成一副正兒八經的樣子乖乖吃飯,再也不敢和杜營瞎鬧了。
有孔丘在,杜營和孔鯉再也不能像中午那樣言笑無忌,一頓晚飯吃起來很鬱悶。
飯後孔家娘子收拾桌子,孔丘則剔亮油燈,跪坐在席子上向杜營請教關於禮儀方面的問題,特別是這次國寶還朝,魯國從來就沒有任何這方面的經驗,完全不知道應該按什麼樣的規格接待,是按照天子賜予之禮呢,還是按照諸侯獻貢之禮,或者是諸侯互贈之禮。
作為全權代表魯國負責接待工作的孔丘,為此焦頭爛額,許多工作都茫無頭緒,無法展開。
杜營也陪著小孔鯉樂呵一天了,心情不錯,專心指點了孔丘一些周禮方面的知識要點,詳細講解了個多時辰,趁著孔丘沉思記憶的當,抱著小孔鯉回房睡覺去了。
在杜營的教導下,孔丘最後還是選定了諸侯互贈之禮,不過刻意把迎接的隊伍精簡了一下人數,使得魯國這邊不能壓過齊國隊伍的威風,又要顯得魯昭公還是很看重齊國還鼎這件事的,其中分寸,殊難把握。
杜營自己卻是輕鬆自在,每日裡只是帶著小孔鯉到處遊玩,好不逍遙。
幾天時間,一老一小興致勃勃的把睢陽城裡都轉遍了,看著逛街時小孔鯉嘟著嘴的樣子,杜營知道,他玩膩了。
杜營花錢買了一匹白紗,一罐朱漆,幾根竹竿,就領著小孔鯉回家了。
他要製作史上最早的風箏。
這時的紗布製作技術還很簡陋,紗布中間留下的空隙很大,容易漏風,杜營想到了漆,用漆在紗布上塗抹一層之後紗布就不會漏風了,而且漆也可以塗成各種圖案,簡單好玩。
杜營帶頭拿刷子畫了個圈,在裡面點了三點,指著布對小孔鯉說:“鯉兒,這是什麼?”
小孔鯉當然搖頭不知,杜營接著說道:“這個是鯉兒的父親,知道了嗎?”
看著布上的大餅臉孔丘,杜營說的格外心虛,沒辦法,他就這水平。
小孔鯉搖搖頭,搶過杜營手裡的刷子,又在孔丘肖像的眼部外面各加了一圈漆,使得孔丘面部從平板變為猙獰,看來小孔鯉的繪畫天賦還是不錯的,或者說孔丘瞪眼的形象在他內心裡印象太深了。
杜營搖搖頭,讓小孔鯉自己繼續塗鴉,自己則回到客房睡午覺去了。
不出杜營所料,小孔鯉把整塊紗布都塗的滿滿當當,整罐朱漆被他塗的乾乾淨淨,小孔鯉身上臉上,連地上,桌腿上都沾了不少。
拿起那塊紅彤彤沉甸甸的紗布,杜營差點沒哭出來,這也太厚了吧?還能飛起來嗎?
童工的產品合格率就是低啊。
房簷下,竹棍散落一地,杜營正在精心粘合,要整就整個大的,杜營打算做一個一人高的大風箏,小孔鯉則是被命令不準靠近五尺以內,只好以杜營為中心,在五尺外繞著杜營劃圓圈玩,也玩的不亦樂乎。
終於,人類歷史上最早的飛行器出現了。(杜營刻意忽略掉古希臘的伊卡洛斯,反正他失敗了,嗯,連他老爹一起忽略)
睢陽城郊外的一個小山坡成為了歷史的見證。
在一卷麻線的牽引下,火紅的菱形風箏搖搖晃晃上天了,由於杜營手藝差,為了保持平衡,風箏上粘上幾根常常的碎布條。(小學勞動課上杜營只學會做這個,至於帶翅膀的,抱歉,沒學過)
漸漸地,線頭越放越長,風箏也越飛越高。
小孔鯉一雙大眼睛瞪得賊大,看著那個在天上飛舞翻騰的紅色精靈,興奮的不知說什麼好,口中直髮出嗷嗷的怪叫。
麻線放到盡頭,此時風箏已經在百米高的天空中遨遊,杜營想讓小孔鯉試著放一下,但是想想小孔鯉那幼小的身體,還是打消了這個念頭,只是讓他在麻線上裝模作樣的扯了幾下。
杜營不知道的是,整個睢陽已經被轟動了,天空突現硃紅色“怪鳥”,在睢陽城外飛舞不去,頓時引起魯國朝野一片恐慌。
有的說是玄鳥。
有的說是朱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