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部分(第2/4 頁)
三招已練得半生不熟的曠代絕藝,也無心再練下去。
林永年因雙目已盲,又是身處絕地之中,已失去以往的沉穩,竟首先不耐地一蹙眉峰,打破沉寂道:“巧雲,白大俠一去整天,還沒有來,莫非出了什麼岔子不成?”
“不會的。”李巧雲只好出以寬慰的口吻道:“憑白大俠的武功,當代武林中,已很少敵手啦……”
林永年截口接道:“話是不錯,但你莫忘了,公冶如玉是白大俠的師姊,武功本來就高過白大俠……”
李巧雲也截口一笑道:“縱然白大俠碰上公冶如玉,全身而退,應該不致有甚問題。”
林永年蹙眉接道:“可是,如今一整天沒訊息,又作何解釋?”
李巧雲沉思著道:“可能是白大俠大白天行動不便,又怕對方追蹤到這兒來,臨時找地方隱蔽起來了,天黑之後,就會回來的。”
林永年苦笑道:“別盡朝好的一面想,巧雲,說不定他已悄然離去了……”
李巧雲連忙截口說道:“永年,千萬不能這麼想,白大俠不是這種人!”
林永年正容說道:“俗語說得好:知人知面不知心,事情不怕一萬,只怕萬一,如果咱們不作最壞的打算,豈不是要困死在這石洞之中?”
李巧雲注目反問道:“依你之見,咱們應該如何打算?”
林永年不由一愣道:“這個……”
“這個”了半天,卻沒有了下文。
李巧雲不禁苦笑道:“原來你也並無主見,只不過是心煩意躁,才胡思亂想而已。”
接著,又神色一沉道:“永年,此時此地,咱們只有一心一意,信賴白大俠,如果必須要作最壞的打算,也只能強鎮心神,研練白大俠所傳授的武功,以備必要時,也能撈點本錢回來。”
林永年連連點首贊同道:“你說得對,好,我聽你的。”
李巧雲笑道:“唔!這才乖……”
一句簡短的俏皮話,使這石洞中的沉悶氣氛,立時轉變得輕鬆起來。
不久,白文山也趕了回來。
確如李巧雲所料,白文山是因白天行動不便,深恐將敵人引了來,才在一個隱蔽處所,呆了一整天。
同時,白文山也告訴他們,據他所竊聽到的最新訊息,百里源已向“巫山”趕來,而武昌方面,也發現他大師兄邵友梅的行蹤。
當然,這些都是公冶如玉夫婦以飛鴿傳書,互通訊息的結果,卻想不到同時也被白文山竊聽了去。
這訊息,對目前這三位而言,有好也有壞。
好的方面,是已有了邵友梅的訊息,如果邵友梅也能趕來“巫山”,那就更好了。
至於壞的方面,是公冶如玉堅持要在“巫山”守下去,搜尋的範圍,也逐漸縮小,照目前的情況判斷,最多三天,就會搜尋到石洞附近了,何況,另一個魔頭百里源,也正兼程向“巫山”趕來。
因此,白文山於分析敵我情況之後,做了一個最壞打算的結論:那就是要求林永年、李巧雲二人,儘速爭取時間,研練他所傳授的武功,以便必要時,由他以霹靂手段,翦除對方爪牙,並冒險將百里源夫婦引開,使林永年、李巧雲易於脫險。
當然,這是無可奈何的下策,如果不幸而真的走到這一步,這三位能否生離朝雲峰,可實在難說得很。
當這三位以沉重的心情,在石洞中籌商討策之時,那以公冶如玉為首的群邪們,也並未閒著。
約莫是初更過後。
坐鎮那山神廟中的公冶如玉,正以手支頤,目注案頭搖曳不定的燭火,默然沉思之間,一位十六七歲的勁裝少女,悄然而人,向她低聲說道:“夫人,呂令主沒找著。”
公冶如玉可能是喝了點酒,在燭影搖曳之下,俏臉上一片豔紅,算得上是春色滿面,眼波欲流,她,聞言之下,顯得頗為失望地問道:“沒問過去哪兒了?”
勁裝少女道:“婢子問過,據說是陪吳、古兩位令主搜山去了。”
公冶如玉一挫銀牙道:“搜什麼山,必然是被古琴那浪妮子勾走了。”接著,又咬牙恨聲說道:“我特別把他留下來,這小畜牲卻不識好歹,去!快去派人把他叫回來!”
聽這語聲,他們師徒之間的關係,可不尋常哩!
勁裝少女恭聲說道:“是!婢子馬上派人去找……”
就這同時,在離白文山等人所居石洞兩個峰頭的一處山坳中,那位“四全秀士”呂不韋與古琴二人,懶洋洋地,由暗影中走了出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