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部分(第2/4 頁)
榮在這個時候居然丟擲了這麼一個重磅炸彈,炸得大臣們暈頭轉向的。
大臣們全部都齊齊的跪在地上,勸阻著柴榮,這次去的地方是西北,和高平不一樣。
那裡環境惡劣,地市險要民風彪悍,經常風沙大作,所以大家都是極力的勸諫。
三個宰相李谷、範質、王溥都是伏地死諫,皇上你不收回成命,我們三個老傢伙就磕死在這裡。
宰相王溥更是說出皇帝乃國家重器,豈可以輕易親征,應該坐鎮京畿,統籌指揮。
王溥這個人在歷史上可是不簡單,在五代和宋朝都是一個了不起的人物。
王浦,字齊物,幷州祁人。歷任後周太祖、周世宗、周恭帝、宋太祖,宋太宗兩朝五位帝王。
曾經歷任後周和宋朝兩代四朝的宰相,顯赫之極,他出生於官宦世家。
後漢乾祐年間,他考取了甲科進士第一名,任秘書郎,後周廣順三年即公元九百五十三年,三十二歲的他官至宰相。
宋朝乾德二年也就是公元的九百六十四年的正月,被罷去相位,改任太子少保。
縱觀王溥的官宦生涯,他任丞相就有十年,三次遷升一品,近代罕見。
太平興國初年(公元九百七十六年),封祁國公,太平興國七年(公元九百八十二年)八月去世。朝廷停朝兩天,贈侍中,諡文獻。
同時他又為著名之史學大家,編撰《世宗實錄》、《唐會要》、《五代會要》——三部史籍共一百七十餘卷,為史學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
此時他已經是大周的宰相了,周太祖對他都是很尊重,他的意見柴榮還是很慎重的。
本來他也沒有真的想去,再說了自己也沒有那麼多的時間,要說是樹立權威,高平之戰之後已經沒有人敢小看自己了。
於是他語氣緩和的問道:
“既然卿家不同意朕親征,那麼你給朕推薦個大將吧,朕一定要收復秦、鳳四州的。”
既然我不能去了,你們給我找個人去吧,這樣你們也有了責任,大勝了是你們有識人之明。
如果萬一不順利,說明你們所薦舉的非人,你們也難逃其疚。
聽到皇帝不再堅持御駕親征,都是鬆了一口氣,王溥沉思了一會,向柴榮行了一禮:
“陛下,微臣王溥覺得推薦了宣徽南院使、鎮安節度使向訓,可擔當此重任,和鳳翔軍節度使王景。”
王浦說著兩個人是有原因的
“向訓熟悉陝北地形可為都監監軍。同時可命令鳳翔軍節度使、褒國公王景領軍,王將軍驍勇必定可以平定秦鳳等地。”
王景是朝廷的重臣,同時他還有個又是就是對哪裡熟悉,這一點誰也比不了。
本來很多的武將都是躍躍欲試,想整個領兵的差事,不過聽到宰相王浦的話,一個個都老實了。
滿朝的武將沒有一個人比王景的資格老,大家見狀都是紛紛支援王浦的提議。
於是順理成章的王浦的意見被採納了,柴榮當即下詔:
“任命鳳翔軍節度使為”西面行營都部署,向拱為西南面行營都監,原客省使,青州知州昝居潤行營副都監,進軍秦州。”
聖旨很快就發到了他們三個人手裡,鳳翔軍很快就集結待命到達了目的地隨時準備攻打秦州。
這次柴榮根本就沒有打算讓自己的親軍禁軍去,他認為憑藉鳳翔軍完全可以應付局勢的。
趙旭還繼續在訓練他的學員,禁軍軍校裡的學員也是一直沒有機會實踐他們在軍校裡所學的。
這邊後蜀孟昶還在醉生夢死,這傢伙,自從得了秦、鳳、成、階四州後,再也沒有那種雄心壯志了,整日的是飲酒作樂。
人生得意須盡歡,孟昶最喜歡這一句了,現在他做的就是這些事情。
聲色犬馬已經將他的稜角個抹平了,他再也不是那個看樣子要有一番作為的年輕皇帝了。
再也沒有他誅殺那些老臣子時候的意氣風發,再也不是那個少年英主了。
在他聽說了秦州的百姓去汴梁之後,立刻在秦州等地佈置了大量的軍隊。
看來還是沒有昏庸到家,這是後來趙旭對他的評價,不過這些他最終也沒有能夠聽到。
他的內心並沒有在意,後周真的有那麼強嗎?就算你後周再強盛又怎麼樣,我大蜀國也不弱。
鹿死誰手還不知道呢,說不定這次還是個機會,只要抓住可能自己還能吞併周國的更多土地。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