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部分(第3/4 頁)
問,自是返身再戰,誓要討還公道!所慮者蘆蓬已毀,即便再建,但也架不住對方再次御水衝擊。”
闡教諸修紛紛附合:“合該如此,確實如此。”雲中子這次表現得卻是比較積極,他雖是有道之士,也知如此大違本心,但之前知事之言實在過分,終是咽不下這口氣,說道:“彼等所峙者。無非是身在海中,又擅控水。據貧道所知,掌教老師有一寶瓶,內盛三光神水。乃先天無上之神物,萬水之源,威能非比尋常。若能討來借用一時,用三光神水佈下一陣,圍困東海龍族,以彼之道還治彼身,豈不快哉?”
眾修聞聽此言,盡皆大喜;其中尤以燃燈道人為甚。燃燈道人之喜卻與別個不同。他喜的是如此一來。勢必要驚動元始天尊,尋思:“勢態擴大乃是好事,只是貧道卻不可出頭。”當即說道:“雲中子道友所言極是,貧道尚須坐陣此處,不能輕離。能擔此任者,非廣成子道友不可。畢竟廣成子道友乃是教尊最為得意地弟子。”
廣成子本人卻不大樂意,倒不是說廣成子對胡盧一門有特別地好感,而是廣成子對燃燈道人,很有些看法,總覺得燃燈道人別有用心,不是個善茬。當年水患氾濫之時,就是因為聽了燃燈道人的勸說,廣成子才執意反對舜帝向胡盧求助,最終治水不成,師徒隔閡。落下不小地罵名不說。空擔了帝師之名,功德卻沒拿到多少。
然而。此情此景,正是同仇敵愾之時,廣成子雖然覺得燃燈道人似乎有拿自己當槍使的意思,但也不好直言拒絕。於是廣成子不動聲色地應下,隨即辭了眾位同門,望崑崙山而來。須臾間,已過麒麟崖,至玉虛宮門前,廣成子不敢擅入;靜候片刻,有白鶴童子出來,廣成子上前說道:“白鶴童子,且與吾通報一聲。”
少時,白鶴童子出來,說道:“師叔,老爺有請。”廣成子入宮至八卦臺下,倒身下拜:“願老師聖壽無疆!”然後把前情略敘,說道:“具體情由,弟子倒也並不盡知,以葫蘆一門慣有的行事風格而論,內中或另有隱情。只是教中諸友群情洶湧,弟子難違眾命,來請老師賜下寶瓶,圍困東海。如何決斷,尚請老師明示。”
元始天尊面色淡然,不見喜怒,說道:“值此無量量劫來臨之際,爾等確實有失偏頗,實在不該貿然行事,與葫蘆一門交惡。不過葫蘆一門從未受過大挫折,偶爾不知天高地厚亦是難免,既然彼等輕看吾教,聖人教下豈容他輕慢,不成聖終為螻蟻,代為教訓一下也是應該。爾等只須切記,葫蘆一門多有功德,不是情非得已,萬萬隨意損其性命,以免自招因果纏身之厄。”
廣成子躬身領命,應道:“謹尊老師法旨。”隨後攜了寶瓶,復往陳塘關,匯同教中諸友,佈陣圍困東海不提。
且說胡盧門下諸人及東海龍族,自從把闡教眾修士驅散,雖也料想對方未必肯就此散去,但也不覺得對方還能有什麼值得重視地手段,畢竟龍族有地是兵將,又有莫言、倉頡這等準聖級地人物坐陣,根本不懼對方廣邀同道再來犯難。
待到闡教眾修士前來佈陣,胡盧門下諸人及東海龍族並未阻止,甚至覺得對方的想法很有意思,竟然敢在龍族面前玩水。不意闡教眾修士用的竟是三光神水,胡盧門下諸人及東海龍族這才感到為難,感到憤怒:這分明是**裸的侮辱!
不過胡盧門下及東海龍族這一方,並非束手無策,還沒有到了一定要向胡盧求且的地步,畢竟在這東海之內,還有一位水中之祖隱居。那東海龍王自然不會忘記自家的老祖宗,當即去請祖龍求教。祖龍聽罷,卻是大笑不已,說道:“闡教倒是打得好注意,可惜元始天尊亦有失算之時,你們這些小輩也是好不曉事!”
“要知天下間真正修煉三光神水有大成者,只有葫蘆道兄一人,然而葫蘆道兄於水系一道並不圓滿,蓋因這三光神水在天地初開之際,另有一道流落在外,被鴻鈞老祖機緣收去,封存起來,後來傳於元始天尊。一直以來,元始天尊把這一道三光神水看管得甚緊,雖然於自己並無大用,但是卻不肯輕示於人。如今為了一點小事,元始天尊居然捨得將三光神水賜於門下使用,於葫蘆道兄而言,當真乃是天賜良機。吾與葫蘆道兄乃是至交,別說這三光神水吾收來之後,未必能夠煉化,便是可以煉化,吾又何必壞人好事?”
東海龍王能坐陣一方,自然是心玲瓏通透之人,立時明白老祖宗這是報李投桃,進一步交好於葫蘆一門,畢竟葫蘆多次為龍族謀利,地府之事便是最大的明證。當即辭了祖龍,來見葫蘆門下諸人,敘說前情不提。
其實祖龍地心思,豈是東海龍王可以度測地?待東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