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部分(第3/4 頁)
爹。
鐵生爹開口道:“你都十五了,也該定個親了。古有成家立業只說,講的就是先成家後立業,這樣,你也沒有後顧之憂。”
“爹,娘,我還有兩年就要考舉人了,不想分心。”
鐵生拿這件事情來壓話,鐵生爹孃也沒用了辦法。
鐵生如此的有上進心,他們心頭十分的高興。
不過,鐵生不想娶媳婦,他們卻是要留意著別人家適婚年紀的姑娘,等到了時候,好去被鐵生說親。
………
東去春又來,一晃,便是又過去了一個春天和一個冬天。
如今,是童枝兒十四歲及笄生辰的前兩個月。
兩年來,童知信家在縣裡的鋪子,生意蒸蒸日上,童枝兒在青州的鋪子也是經營的風生水起。
豆腐本就是發源於她家,童枝兒打出童記豆腐攤的招牌,便是有不少的人過來買。除了賣豆腐,童枝兒也賣之前在縣裡的營生,比如說,花生、繡品。
除此之外,還有童珠兒設計的首飾。
這兩年來,她透過自學與摸索,加上瞻仰周芸孃的那些極品首飾,已經能夠設計出大方美觀的首飾。雖然賣的不多,可畢竟是對童珠兒很好的鼓勵。
而童家,童知信將自家的三十畝地挖成了荷塘,裡面種上了蓮藕,水中放養了魚苗。
一到初夏的時候,層層疊疊的綠色荷葉十分的繁茂,童知信在荷塘邊上搭了一個亭子,亭子里布置了有石椅。
每到夏天的夜晚,這裡就是童枝兒幾個姐妹最喜歡來的地方。
憑月賞荷,迎面清風,水中影月,波光粼粼,非常的有意境。
不過今年的夏天,他們一家人卻是沒有這麼悠閒的時光賞荷了。
因為,童朵兒要出嫁了。
兩年之期已過,童知信和方翠微也準備好了給童朵兒的嫁妝,與董平的爹孃訂好了日子。便是打算在五月二十二這天,將童朵兒送嫁。
送嫁的地方,自然是董平在杏林的董家,距離此地足足有一千里路。非常的遙遠。
童知信和方翠微要做的準備工作非常之多。
清點嫁妝,董平送來的聘禮,還有之後童朵兒嫁到了董家之後,應當上下打點的東西。
雖然董平對他們說過,他們成親是在董家本家,可是成親之後,董平就會帶著童朵兒回來這邊住著。
他們董家有好幾房的人,並不缺他們大房的人,更何況,董平並非長子。不用承擔繼承長房家業的重任。
這也是當初童知信和方翠微,在明知道杏林董家是大戶人家之時,為什麼還會答應董平提親的緣故。
他早有打算,如此,童朵兒也能生活的輕鬆簡單一些。
若非如此。方翠微才不會捨得自個兒性格單純的童朵兒嫁到這些大戶人家去。
不光是她不會,童枝兒、童珠兒,方翠微也是不會讓的。
“吱呀……”
方翠微推開童枝兒的房門,發現她還在桌旁坐著。
“枝兒,天色也不早了,怎麼還沒睡?”
“我還差最後一本賬冊就看完了。”
童枝兒抬頭衝她笑了笑。
方翠微將甜湯和熱茶輕輕地放在桌上,挨著童枝兒坐下。側頭打量著她。
兩年的時光,童枝兒出落的越發的水靈了。
以前還有些圓潤的,沒有長開的小臉,下巴的線條變得尖細而流暢。不變的是她那雙水靈靈的大眼睛,以及白裡透紅的肌膚。
方翠微曾經感嘆,說。“枝兒,你們幾姐妹的面板怎麼越來越好”。
當時的童枝兒說,那是因為她天天都有讓大姐、珠兒,跟著她一起喝豆漿。童枝兒也讓她喝,不過。她都嫁了人,面板如何都不用怎麼在乎,反正童知信是不會嫌棄她的。
因此,童枝兒也沒怎麼再勸她,只是家裡的三姐妹,還有來他們家做客的方如燕、周芸娘和童花兒也學著她的做法,天天早上弄豆漿喝。
說到周芸娘,就不得不提童知德一家了。
在周芸娘生了一個大胖小子的第二年,童知德便是在他家買了的五十畝田地旁邊搭了一間磚瓦房。
莊稼人建屋子,自然是離自家的地越近越好,如此幹農活也方便。
不過,童知德家與童知信家隔得也不遠,方翠微站在門口眺望,便是能看見童知德家生柴做飯的青煙,兩家人來往,走個一刻鐘便是能到,十分的方便。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