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第3/4 頁)
邀請幾位明智通達的朋友或鄰人共談,有意地就一些有益的話題展開辯論。透過這些,使他的孩子們的智力得到增長,並將注意力轉到處世為人之善良、正直上來。波士頓富蘭克林家的人,往往不經意餐桌上食物的優劣、滋味好壞,而對公益事務、為人之道備加關注。
1706年1月17日,當約賽亞喜聞妻子為他生下第15個孩子、也是最後一個兒子時,並不知道他的這個孩子會成為享譽世界、流芳百世的偉人,他只是用他最愛的哥哥的名字,為兒子取名為本傑明,並打算將他當作10個兒子中的“什一稅”奉獻給教會,因此在小富蘭克林8歲時,他送這孩子進了語法學校①讀書,而其他的兒子都早早地當了各種行業的學徒——
①相當於我國的普通中學。
②相當我國的中等專科學校。
也許是血管中流著從祖輩繼承來的好學上進的血,也許是受了勤謹多思的父母的薰陶,天資聰穎的小富蘭克林在學校讀書不到一年,便從一年級的中等生躍為全年級之冠,並提前升入二年級。這種情形使約賽亞的朋友們紛紛稱讚這個孩子一定會成為好學者。約賽亞的兄長本傑明這時已來到波士頓,也認為弟弟為侄兒選對了路。然而,約賽亞卻改變了主意:家庭負擔沉重的他不得不考慮到兒子上學的費用高昂,難以供應,況且許多受過高等教育的人到頭來仍然是窮困潦倒。他躊躇再三,終於放棄了最初的志向,將兒子轉入一所寫算學校②就讀。在那裡,小富蘭克林學得一手好字,算術上卻進步甚微。到了10歲,小富蘭克林便輟學回家,幫助父親營業,用牛油製作肥皂和蠟燭,幹些剪燭心、澆灌燭模、照管店鋪、打雜跑街的活計。
小富蘭克林不喜歡幹這一行,一心渴望去航海。每有閒暇,他便和鄰近的孩子們到水裡和水邊去,很早就學會了游泳和划船。當孩子們一同劃小船玩耍時,常常讓他指揮,特別是在遇到困難時更是如此。在別的事情上,他也總是成為孩子中的頭兒。然而,這位小首領的稚氣有時卻將夥伴們帶入窘境。在鎮上的水磨附近,有一片鹹水沼澤,當水大時,孩子們常常站在澤邊鉤鰷魚,日子一長,站的地方被踩成了一片爛泥地。富蘭克林便向小夥伴們建議,道修築一個便於站立的塢臺。建築材料麼,可以用堆在不遠處的石塊。但那石塊是正用於在澤畔蓋一座新房子的,孩子們都知道,但在興頭上,誰都沒有理會這一點。等到蓋房工人下工離去,孩子們便開始了他們的工程。他們把石塊一塊塊搬過來,有時候要兩三個人運一塊,幹得汗流浹背,卻都興致勃勃,終於搬光了所有的石塊,建成了自己的釣魚臺,高高興興地回家去了。第二天一早,工人們發現石塊堆不見,大吃一驚,四處尋找的結果,是石塊已變成了一座釣魚臺,搬走石塊的孩子們也被一個個查了出來。孩子們大都受到了父親們的責怪。富蘭克林向父親辯解說這是一樁有益的事,父親卻教訓他說,不誠實的事是不會有益的。這或許是富蘭克林一生中發起、主持過的眾多公益事業中的第一項,它以不體面的失敗告終,但父親的教訓卻使他受益終生。
時光荏苒,轉眼間小富蘭克林已在父親的店中工作了兩年,但他的職業問題一直煩擾著父親。本來,富蘭克林的一個學習皂燭行業的哥哥結婚成家,離開父親,移居到羅德艾蘭去了,父親有意讓他繼承自己的行當。但小富蘭克林喜歡航海的志向又使父親不敢過於專斷,唯恐這個兒子不安心於本行而像另一個兒子約賽亞一樣,逃到海上去當水手——那件事曾使他大為傷心。於是,兩年中,他常帶著自己的幼子出去散步,到細木匠、泥瓦匠、鏇工、銅匠鋪去串門,看他們做活,還打發兒子跟哥哥本傑明的兒子薩穆爾學過一段制刀業。這些經歷,使富蘭克林對各種零活都能動手做一做,並在家裡做一些小小的機械實驗。
最後使父親為幼子擇定行業的是兒子讀書的嗜好。小富克林自幼喜歡讀書,輟學後,他仍抓緊工餘時間自學。他把父親的大部分藏書都讀了一遍,並把自己的一點零花錢都花在買書上。他買的第一部書是分做數冊的《約翰·班揚集》①,其中的《天路歷程》是他最喜歡讀的一本書。他又從小販子那裡頭來柏頓②的歷史文集。他還讀過古希臘學者普魯塔克的名著《希臘羅馬名人傳》,笛福的《計劃論》③,科頓·馬德④的《為善論》。為了不辜負兒子的讀書之志,父親終於決定讓小兒子做一名印刷工匠。富蘭克林雖然一直熱望著能去航海,但比起製作肥皂蠟燭,他畢竟更喜歡印刷業。因而,在抗拒了一段時間後,富蘭克林服從了父親的安排,到哥哥詹姆士的印刷所當起了學徒工——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