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部分(第3/4 頁)
們潛意識都這麼認為。
他們想錢浩再火,頂多也就一作家,再加一個哲學家的身份。可是,現實破滅了他們的想法。他們駭然發現,錢浩在上層社會的影響力,遠遠超過他們的想象。
這不是誇張,有一個笑話。一個農民問另一個農民,皇帝都是怎麼生活的。另一個農民說,皇帝應該是用金鋤頭耕地。
劍橋盛宴,或者說歐洲盛典,不僅吸引歐洲大半名流參加,就連北美的諸多名流也吸引過來。
當然,旅居國外的華僑,但凡有些名氣也絕不願錯過。這盛典於他們而言,也是與有榮焉。像馬未明,就從美帝匆匆趕來,感慨不已。
“革新文壇的時候,大家都以為他完了。可誰想到今天,他不僅革新了中華文壇,還革新了世界的文壇。”
對於錢浩,馬未明早就開始關注。精確的說,在錢浩革新文壇之始,他便暗暗關注錢浩。那時候,他也和其他人一樣――不看好錢浩。
是以今天,他才如此感慨。
至於中華的文壇,他說的沒錯,已然革新了。儘管錢浩還沒回去,但是那文壇早已自動革新,根本不需要錢浩過問。
而且,執牛耳之位空懸。
原因無他,有錢浩在,沒有人敢坐到那個位置。
世界文壇革新一事,其實也不算誇大其實。自從錢浩一系列著作出來之後,深刻的影響了世界文壇。
如在美帝,迷惘一代尊錢浩為宗,簡直就是錢浩的徒子徒孫。說來有趣,在錢浩的指導之下,納蘭軒諾寫出很犀利的新聞體。
如今,納蘭軒諾在文壇,那也是響噹噹的人物,早已徹底超過他父親。
除了納蘭軒諾,孫賢等弟子也都各有成就。
當然,最出名的還是錢氏五虎,也就是納蘭軒諾、孫賢、諸葛成風、楚瑤、楚客。這五個人,毫無意外,全都是世界級作家。
試問,弟子成就尚且如此,還有誰能撼動錢浩的地位?
劍橋盛宴再盛大,終究還是落幕了,在錢浩吟的一首詩裡落幕的。
“輕輕的我走了,
正如我輕輕的來;
我輕輕的招手,
作別西天的雲彩。
那河畔的金柳……”
盛宴的落幕,不代表影響的落幕。相反,盛宴結束,那轟動才逐漸傳開。就像石子落進水裡,波紋才慢慢盪開。
西方自不必說,在盛宴開始的時候,便已經一片譁然。關鍵是東方,直到盛宴結束,這才接到精確的報道。
都驚呆了。
那食物,那桌椅,那人物……
中華一片譁然,人們紛紛議論。
“額滴神啊,這特喵真是賊流弊。一頓飯,這、這特喵得花多少錢!”
“沒錯沒錯,起碼上千萬!”
“上千萬?呵呵,那個花瓶看到了,我尼瑪,那特麼就不止!”
“你們是不是搞錯了一點,關鍵不是宴會花多少錢,而是這特麼是給錢浩送別!”
“給錢浩送別……”
“麻麻,出來看聖人啦。”
……
錢浩還沒回來,便已經引爆中華。
這一天,整個網路都在討論錢浩,把錢浩所有事蹟都翻了出來。很有趣,十年前嘲諷錢浩的帖子,居然也被這幫傢伙翻出來。
說到這裡,不得不提一點。十年,足夠新生代成長。而這些新生代,絕大多數都是錢浩的腦殘粉,這就很可怕了。
他們扒出那些年代久遠的帖子,當然,還有吳學光這些人,好一頓批鬥。
當此之際,各家媒體響應潮流,推出有關錢浩回國的新聞。
“十年周遊,一朝歸來。”
“列國遊畢,錢浩攜弟子歸來。”
“玉汝於成,錢浩用十年證明自己。”
……
這些新聞喊的也誇張,然而,相比人民日報卻是平淡了。
這一次,不知怎地,人民日報喊的特別誇張,居然……
“大道成,聖人歸。”
如此之口號,出自於素來嚴肅的官報,第一時間就引發了巨大的轟動。盛宴的熱度還沒消散,“聖人歸”又添了一把火,頓時燒的十月的天空火熱。
關鍵是,各大新聞都報道了錢浩回國的時間、地點,這真不是挑事?
這麼一報道,十月十號的魔都國際機場,確定還能正常執行?
錢浩不知道,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