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部分(第3/4 頁)
首映。
說到大話西遊,真真是令人驚豔。這部電影前世生不逢時,這世卻風雲際會,一出來就大火。
無論口碑,亦或票房。
幾乎每一天,不,每一刻都在創造記錄。
電影大火,最受益的自然是主演。但是,周星星是錢浩一手提拔,自然到哪都說錢浩的好話。
另外,錢浩又是這電影的編劇,自然也就跟著大火。
今年還真是“錢浩年”,從正月開始就話題不斷,居然一直火到七月份。但凡注意者,一看,都倒吸一口冷氣。
然而,這並不是結束,倒像是剛剛開始。
在這個時候,錢浩主動找楚仁、王習等一批國學大家。除此之外,他還與不少詩詞社社長交談。
便是詩詞協會,他也大力整治一番。
圈內人,有些敏銳的,立刻意識到將有大風暴。
沒錯,他們猜的沒錯。
錢浩會見那麼多人,與那麼多圈內老一輩交談,就是為了整治圈子。
七月十五,一切準備妥當,他釋出了一份石破天驚的名單。而這名單,也不過整治的訊號,令人震驚的還在後面。(未完待續。)
第348章 整治
名單的事,錢浩沒想弄的人盡皆知,只是在圈內傳閱。
然而,就是這樣,還是引起了很大的震動。
即便是楚仁,事先和錢浩談過,看到這份名單也不由感嘆:“好魄力,好魄力啊。”
感嘆不已,老一輩基本都是如此。在他們那一代,也有人有這樣的雄心,可終究沒有這樣的魄力。
而僅有魄力的幾個人,又沒有出眾的才華,無法服眾,致使詩壇混亂將近半個多世紀。
可半個多世紀的“亂世”,似乎、好像將在錢浩手裡終結,試問他們怎麼能不感慨?
所謂的名單,其實是一份封殺令,封殺一批詩人。
這份名單著實令人驚悚,裡面的人物居然達三百之多。不僅如此,這些人物之中,還不乏詩壇前輩。
單是詩詞協會,就開除、封殺了近五十人。而這五十人,偏偏還包括馮濤!
試問,這事如何能平靜?
被封殺的人,怎麼可能心服口服,怎麼可能甘心暗淡退出?
不,他們要反抗。
他們推舉馮濤,以馮濤為首,攪動整個詩壇,想推翻錢浩的“統治”。
馮濤不是蠻幹,有自己的計劃。
他先讓眾人拉攏熟識之人,即使不站在他們這邊,也不能為錢浩搖旗吶喊。
其次,他挑撥那些不甘“臣服”的人,鼓動他們各立山頭,破滅錢浩的計劃。
最後,他更是上訪某些部門,拜訪某些人物。
可惜的很啊!
他不是沒有心智,相反,他的心智情商都很高。奈何一開始,他就小瞧錢浩,讓錢浩完成佈局。
譬如詩壇中底層,在錢浩詩詞以及詞話與格律的影響之下,早就已經認同錢浩詩壇領袖的身份。
如此,馮濤便沒有了群眾基礎。
除此之外,錢浩的名單也很講究,剔除的都是私德不好的。而像寒江,儘管和他不對付,但私德無虧,他也就沒有因私廢公。
這樣公私分明,大家都很信服。換句話說,馮濤的拉攏計劃破產了。
畢竟,他拉攏寒江都沒成功,更何況其他人呢?
至於馮濤拜訪的人,這是錢浩最擔心的,畢竟盛世文壇領袖都少不了官方支援。可是,他最擔心的,居然最輕描淡寫的揭過去。
那種平靜,就好像他在體制內也有人。
就因為這情況,詩壇隱隱不服者,一下子不再發牢騷了。
馮濤等人的反擊,很快就被鎮壓。倒不是錢浩刻意為之,而是在詩壇新秀們的支援下,將其順帶鎮壓了。
這些新秀,起初還有不服錢浩的。但隨著錢浩作品的出現,他們就徹底心悅誠服了。
那些好作品,他們哪裡還會不服?
這個時候,錢浩已經在徽州,眼看整治初步完成,便準備放一放。
一張一弛,文武之道。
錢浩也知道,自己逼的太緊,肯定會物極必反。比如現在,他才初步整合詩壇,假如繼續深入整合,肯定會引起譁變。
就像隋煬帝,本是個勵精圖治的皇帝,結果“工作”太努力,把整個國家弄沒了。
但是,樹欲靜而風不止。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