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部分(第3/4 頁)
,孫果心頭有些沉墜墜的,有一種說不出的沉重。這在他前世修行數十年中可是從未有過的事。
他眉頭越皺越緊,暗忖道:“怎麼會這樣?如此一來,我還怎麼走得了?”
孫果前生精通人情世故,知道除非自己將張屠戶一干人都殺了,不然走後必有後患。而且就算殺光張氏族人,官府也會追究。自己當然是不怕,不過顧素水以及顧氏族人必有牢獄之災。
他仰頭向天,感受著蒼茫大道中的渺茫氣息,片刻後又望向女子,暗歎一口氣,在心中道:“這具身體靈脈不錯,只是太弱了些,還得溫養些時日吧……”
憑著這個不怎麼說得過去的藉口,孫果便留了下來。前三月將這副新皮囊滌塵埃、築道基、養元氣,三月後便在地方行走,廣交名紳鄉官,稱自己為清元真君夢中授以仙書,通曉神仙之道。起初眾人多有不信,孫果便為人祛病施藥,藥到病除,於是乎鄉人捧為神仙。
此後孫果又施展手段,為地方父母大員鎮宅捉妖,想那些尋常鬼魅穢物,哪逃得出孫果的手心?自然效應如神。
孫果前世貴為國師,揣摩上意駕輕就熟,把握這些為官之人的心思,那還不是小菜一碟?於是秋去冬來、復又春暖花開時節,孫果早已名聲遠播,道上大員,十有三四收為記名弟子。這期間自然有些修道之士眼熱他的權勢,找上門來論道。打發這等七八流的修士,自不在孫果話下,談笑間就將對方道法破得乾乾淨淨。於是在那些地方大員眼中,孫果連面上的幾顆痣都似有了仙氣。
至於張屠戶,初時仍有些不忿,族中有些潑婦還會上門叫罵。只是孫果手段極辣,不論來的是男是女,是老是少,一律打斷四肢了事。在這偏遠地方,這類宗族仇恨多是透過械鬥解決,張氏宗族中壯年男丁都被孫果打殘,這才想起報官告狀。奈何當時方圓百里內鄉紳地官都成了孫果領先,其後孫果勢力更是愈加龐大,張屠戶一族畏懼起來,終於舉族遠遷避禍。
待將顧素水安頓妥當,下半生衣食無缺、也不虞被欺受苦,匆匆間已是一年多過去。這期間顧氏十月懷胎,又為孫果誕下一子。
夏去秋來,風意漸涼,孫果雖然心有牽掛,但終覺可以抽身而去。上路那日,顧家村漸行漸遠,孫果心中卻是越來越重,畢竟此去九死一生,不知是否有命回來。
直至顧家村與村頭立著的纖弱身影消失在山的那一側,孫果方長吐了一口氣。於修道之士而言,這一年多點的塵緣也就是一次道左邂逅而已。
修道人慕的是天地大道,說起塵緣,都是雲淡風清,不值一提。只是此時親身經歷過了,孫果方發覺,這一點點的塵緣,割捨起來,有時會也覺得重逾山巒。
章八 無歸處 三
那日紀若塵率先自玉臺躍落,跌向無盡虛空。一出玉臺,登時又是一番不同世界。
如被一道無形大力挾裹著,他身不由已地向下落去,墜落速度早已超出他的感知,似是瞬息千丈,又似是凝滯不前。周圍景物更是不斷變化著,滄海桑田、朝代變遷、生離死別、悲歡離合,甚而星辰生滅、混沌虛無也偶有所見。
每一瞬間,都有無數畫面撲面而來,又穿身而過。那一剎那,數不盡的歡笑悲泣便湧入他的神識,不知有多少人、多少事物的生滅衍化就此刻印在紀若塵神識之中。他幾乎分不清孰為真、孰為幻,彷彿才跳出玉臺,便已轉世輪迴了千萬遍一般。
若是換了意志稍薄弱些的人,恐怕早就迷失在這無窮無盡、真幻難分的經驗之中。不過紀若塵心志本就堅毅,於蒼野中吞噬無數鬼靈幽魂,早接觸過無數魂識中的記憶。又曾在神遊之時,更將方圓數十里內一切變化皆收攝於心,眼前海量記憶體驗紛至沓來的情況,並不如何令他震驚。
但這些記憶體驗過於真實,一一掠過之際,宛然也如活過了如此一世。只在瞬息之間,他便已輪迴過了千秋萬世。
紀若塵是在飛墜著,但又似不是。有時山川雲峰與他一同墜下,在他眼中,這些氣象萬千的山巒就是靜止不動。又有時萬千景象如瀑而下,比他下墜速度還要快得多,由是在他感覺之中,自己反而是在冉冉上升。
於是紀若塵心中一動,忽然想起:“難道自己是升是墜,並不在已,而在天地萬物不成?”
如是,他心中又有所悟,既然這些記憶體驗如此真實,便當是自己輪迴過了一次,豈不是好?於是他放開胸懷,坦然迎向了無窮無盡的紛繁世界,不再象起始時嚴防死守,只是仍堅守住心底一點清明。
轉瞬之間,又一重世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