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七章 荊州五氏(第1/2 頁)
徐庶笑道:“主公切勿妄自菲薄!這是鹿門山眾人討論之後,得出來的一致看法,絕無誇張之說。何氏雖然年不過百,但是經營南陽這十年以來,驅逐黃巾反賊,保境安民。大力發展農耕與商業,鼓勵生育,吏治清明。別說是在荊州,就是在整個大漢,都是首屈一指。周邊郡縣但凡出現天災人禍,第一反應都是想盡辦法獲得路引,往南陽郡遷徙!實在不行就以流民身份逃入南陽,免費服役三年以獲得南陽戶籍!”
“我靠!南陽戶籍現在又這麼火熱嗎?”何鹹心中猶有些不相信,轉頭望向李嚴。
李嚴謀略不算出眾,但確實內政的一把好手。他精準地把握到了何鹹“超強思想”中的核心,利用黃巾禍亂之後,南陽郡世家宗族勢力最弱的時候,調動百姓的力量,增強官府威信,把南陽治理得井井有條。並且,探索了”人民公社“與”世家地主“共存的南陽模式,不斷吸引流民,開墾荒地,增收糧食,發展工業,教化子民,推廣醫療,南陽郡在漢靈帝的寵溺和大將軍何鹹的庇護之下,儼然成為了大漢的特區!
李嚴手持一本南陽造紙廠出品的賬簿,自豪道:”主公,徐公子所言基本不差!且不說其他,光論人口一項。建寧元年(公元168年)先帝登基之時,荊州七郡有過一個統計,戶九十萬戶,人口四百五十餘萬;南陽戶二十六萬,人口一百三十餘萬。此後南陽連逢大疫,黃巾賊亂,百姓病死、餓死、戰死則眾人。及主公平定南陽黃巾之亂後,屬下為丈量土地,均分勞作,做過一個人口普查。南陽戶15萬,人口不及八十萬。現如今,五年過去,南陽戶籍重新增加至三十萬戶,人口超過一百三十餘萬。據屬下打聽得到的資料,其餘六郡總計不足四十萬戶,人口不過二百餘萬。“
從李嚴的人口資料比對可以明顯的看出來,南陽郡的人口在這幾年的增長勢頭之猛。
從東漢末年一直到三國結束,晉一統天下,中國的人口一直處於大幅下降的狀態。蜀亡時,戶28萬,人口94萬,帶甲將士10萬2千,佔全數九之一。吳亡時,戶53萬,人口230萬,內兵23萬,佔全數十之一,吏3萬2千,後宮5千。魏平蜀時,戶66萬,人口440萬。三國總計戶140萬,人口776萬。從五千人多萬人口,一直下降七百多萬,十去其九,可見當時天災人禍之烈,百姓生存之艱苦。
何鹹長身而起,對著李嚴深鞠一躬道:“這些年來,辛苦方正兄了!”
李嚴趕緊回禮道:“主公謬讚了!南陽大冶乃是主公的功勞!有主公與諸位將軍不斷地領兵作戰,南陽才能獲得今日之特殊地位。有文祥、魏和兩位大人不停地肅清郡內之流寇盜匪,南陽百姓才能安居。有李風、王笑笑兩位大人不停地教化百姓,感化黃巾降卒和外郡流民,南陽糧食才能豐收,經濟才能發展。有司馬先生主持水鏡書院,並在各縣設立縣學和蒙學,南陽教化方能大開。有仲景先生廣教醫術,培育醫者,南陽百姓方能遠離病苦,健康生活……南陽的一切,是諸公用心血和汗水換來的,嚴不敢貪功!”
“恭喜主公!麾下有如此多的能人異士,團結一心,為百姓、為大漢謀福利!”徐庶由衷讚歎道。
“恭喜主公!賀喜主公!”眾人站起來符合道。
“方正說的對,南陽能有今天,皆因在座諸位的努力。本將曾有一個夢想,希望亂世不會來臨。但現在看來,亂世已經不可阻擋。但願在我力所能及的管轄範圍之內,能給百姓保留一塊樂土,能夠大漢留下一脈火種!”何鹹有些動情感慨道。
“如此說來,主公更加不能放棄荊州,荊州其餘七郡的百姓還等在主公去護佑呢!”徐庶笑言道。
何鹹呵呵一笑道:”剛才說到荊州五大世家,我何氏因為南陽人口眾多的優勢,勉強算是一家。那麼其他的四家又是什麼情況?“
“蔡氏,乃荊州望族。世居南郡襄陽縣,現在的家主姓蔡名瑁,其姑母乃前太尉張溫之妻。黃氏,江夏望族。現分兩隻,一支還在江夏,乃江夏郡守黃祖;另一支遷居南郡襄陽,家主正是月英小娘子的父親,黃彥承先生。蒯氏,世居南郡中廬縣,家主蒯良,與其弟蒯越皆為才智超群之人,主公若能得到蒯氏兄弟的效忠,治理荊州易如反掌。”
“還有一個向氏呢?”何鹹繼續問道。
“向氏也是南郡襄陽人,雖不及蔡氏顯赫,但是家學深厚。現任家主向朗,算起來還是主公的師兄!因為向朗年少時曾經師從司馬先生。其弟向寵,如今也在鹿門山求學,是庶的學弟!”
“這麼說來,黃氏、向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