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六章 田豐的野望 南陽軍大拜將(第1/2 頁)
“多謝大將軍厚愛!天下人皆知大將軍麾下謀士如雲,多一個田豐不多,少一個田豐不少。冀州百姓久經戰火,困苦不堪。大將軍的到來給他們帶來了活的希望,他們豈會牴觸?冀州的百姓還是淳樸善良的,只要大將軍一聲將令,他們必定會服服帖帖,絕不會搞亂。大將軍儘可放心!”
“田先生也不肯出仕?”何鹹面色不悅問道。
田豐搖搖頭:“恕難從命!”
何鹹趁興而來,敗興而歸。
何鹹離開之後,審配問田豐:“何鹹有一句話說得很對,袁本初待你多有虧待,你現在為何還要為他盡忠?”
田豐再搖頭:”我不肯出仕,不是因為袁紹。“
”不是因為袁本初,那又是為何?“審配死寂的眼神之中,閃過一絲好奇的疑慮。
“輔佐袁紹七年,我算是徹底看透,官場不適合我。我性子直,脾氣耿,認定的事情十頭牛都拉不回來。而處理政務需要的是圓滑,要八面玲瓏,也照顧到絕大多數人的利益。田豐自認為做不到,做不到的事情不如交給更擅長的去做。”
“元皓能夠看透這一點,也是極為難得。就是可惜了你這一身的才華,浪費了。”審配聽完田豐的自我剖析,打從心底為他感到高興。
“不浪費!你看我這樣子像是一個浪費才華的人嗎?”田豐目光炯炯道。
“呃……不像。”審配老實回答。
“我準備在鄴城建一座書院,至少不能次於宛城水鏡書院那樣的!”
“皇家水鏡書院現在可是大漢第一書院,連太學都不能與之相比,你確定沒有定錯目標?”審配毫不猶豫嘲諷道。
這是兩人多年來的相處方式,你嘲諷我,我嘲諷你。
“據說水鏡書院建立的時候,只有司馬德操創辦水鏡書院的時候只有他一位大儒,學生不過幾人,經過十幾年的發展才有現在的規模。我好歹還有大儒兩人,初期的力量可是他的兩倍……”
“等一下,你哪裡來得兩位大儒?”
田豐指了指自己,又指了指審配,“你與我,不就是兩位大儒了嗎?”
“我何時答應要與你一起創辦書院了?”
“你現在答應也不遲啊!”
“你……田元皓,我發現你怎麼越來越無賴了呢?一點不像曾經耿直的你了呢?”
“去休去休,昨日之我不可留!”
審配:“……”
窗外,偷聽完兩人談話的何鹹一臉無奈:“田豐這是真心不想出仕,而不是在自恃身價啊!”
許褚見何鹹面色不悅,以手比刀,低聲問道:“主公,要不要末將……”
何鹹搖頭道:“教書育人也是大德!人各有志,且隨這兩個小老頭高興吧!”
鄴城既降,冀州其餘各郡縣聞風紛紛歸附,冀州倒是再無大的戰事。但南陽軍想要再進擊幽州,卻沒有可能。因為所有籌集到的糧草,僅夠維持軍隊的日常和接濟鄴城的五十萬軍民。五十萬啊!何鹹才領了不到十萬戰兵來戰冀州,現在一下子多出五十萬張嘴……就算有糜氏和衛氏組織的商隊的幫助,也是捉襟見肘。偏偏何鹹還不能放任不管……都是大漢的百姓啊!
糧草,都是糧草惹的禍!何鹹用糧草問題逼降了鄴城,也因為糧草問題被束縛在冀州不能動彈。
何鹹趕緊十萬火急,將沮授從宛城調來了鄴城,任命為冀州刺史,全面負責冀州的民生問題。審配、田豐不肯為何鹹效力,能撐得起來冀州這個爛攤子的唯有沮授。沮授追隨袁紹的時間也有六七年,在冀州之地威望不低於審配和田豐。調動冀州的大族世家一起接濟災民也更為有力。
麴義獻城有功,被何鹹舉薦為建義中郎將。先登死士戰力強悍,軍紀嚴明,是一支不可多得的強軍,如果打散到南陽各軍之中,實在太為可惜。而典軍中郎將張合在投降何鹹之後,作戰勇猛,指揮得當,不愧為河北四庭柱中最有大將之風之人。何鹹決定提拔張合為揚威將軍,建義中郎將麴義為副將,以原先登死士為核心,在冀州降卒之中選拔士卒,組建一支三萬人的先登軍。張合和麴義原先就是袁紹的武將,同為袍澤,配合起來不是問題。而獨立一軍,也展現了何鹹的氣魄和胸襟。原本心中還忐忑不安的麴義就此定下心來,願意死心塌地為何鹹效力。
接連經過中牟之戰、黎陽之戰、鄴城之戰,廬江守衛戰、漢中守衛戰和長安守衛戰,四條戰線上的南陽軍兵將們積累了無數戰功。何鹹回到南陽,命賈詡領著數十位謀士經過十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