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五章 蔡瑁是個人才(第1/2 頁)
何鹹一愣,不自覺地望向徐庶。徐庶也正扭頭過來,目露喜色。兩人都猜到了來者的身份。
“草民蔡瑁(民女蔡妤),見過將軍,見過從事!”兩名年輕人站起來給何鹹行禮。
何鹹與徐庶拱手回禮。
蔡媛趕緊招呼著眾人分別落座。此時此刻,她不再是黃夫人,而是蔡氏的大姐大。
“來人,上南陽好茶!”蔡媛吩咐道。
南陽的茶葉其實不是最好的,但是南陽的炒制方式很特別。說白了,就是後世江南的人工炒綠茶的方式。不新增任何的佐料,只保留綠茶原本的清香。用開火一衝,清香四溢,非常符合大漢文人雅士的韻味。比那八角、茴香、生薑等十八般輔料煮出來的黑暗茶水,要有品味的多!
“衛將軍真乃神人也!竟然能夠發明如此神奇的飲茶方式。現如今,整個大漢都在為之改變。真是叫人歎為觀止!”蔡瑁端起茶杯,致敬何鹹。
何鹹也不謙虛,將蔡瑁的誇讚照單全收道:“茶道不過是南陽百餘項改變中微不足道的一項。南陽在農業種植,養殖,織布紡紗,鐵器冶煉等方面的改變,那才叫歎為觀止!”
“哦?願聞其詳!”蔡瑁好奇道。蔡氏之所以被稱之為襄陽望族,除了族人做官,還因為他們掌握了襄陽大量的土地。於此同時,他們還是荊南地區最大的織布商人。官、地主、商人,三位一體,才是這個時代最牛逼的宗族。
“南陽現在農業種植和養殖方面實行的是規模化和立體化相結合的模式。在平原廣袤地區,實行的是規模化。幾個村聯合起來,統一種植,統一收割,按勞分配!”
蔡瑁點點頭。南陽幾個村集合起來的田地,恐怕都沒有蔡氏一成的田地多。只不過一個是南陽官府組織,一個是蔡氏僱傭依附於他們的百姓種植。蔡瑁以為這兩種田地種植模式差別不大,其實差別很大。畝產能差出去三成以上。這涉及到規模化種植的效率問題,何鹹也不說破。
“立體模式又是什麼東西?”蔡瑁問道。
“簡單舉個例子:桑蠶魚立體養殖模式。百姓在魚塘邊種桑樹,用桑葉養蠶,再把蠶的分泌物蠶沙投入魚塘餵魚,最後從魚塘裡挖塘泥為桑樹提供肥料,這樣形成一個良性的基塘生態農業迴圈。桑樹越長越好,結得桑葉就多。桑葉越多,可以養活的蠶就多,就可以收穫更多的蠶絲。蠶越多,蠶沙就多,魚塘裡魚就長得快,長得肥,於是收穫的魚也就多了。魚多了以後,魚塘的淤泥就會增多多出來的淤泥又可以給桑樹培土…如此迴圈,生生不息!”
“等一等!”蔡瑁已經被何鹹的迴圈理論說得暈頭轉向。按照此前的種植理論,桑葉不可過度採摘,不然就會透支桑樹的生命力。但是現在何鹹卻說,塘裡的淤泥可以補充樹的生命力…這個暫且相信,因為魚塘的淤泥可以視作魚糞。人的糞便作為農作物的肥料,已經被大漢人民普遍認同。人糞可以,魚糞理論上講也是可以。但是何鹹說蠶沙可以作為魚的食物…這個真是聞所未聞。
“按照將軍的理論,豈不是可以養殖無限多的蠶,得到無限多的蠶絲和塘魚?”
蔡瑁能夠一言切中其中的要害,倒是讓何鹹刮目相看。這個歷史上劉表身邊的權臣,最後投降曹操又被冤死的荊州水軍都督,似乎在農桑種植方面頗有興趣和天賦,好像是個人才啊!。
“當然不可以!立體模式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這幾個環節中的產量。但不可能是無限的。當產量達到一個極限之後,就會處於一個平衡的狀態。”何鹹解釋道。
蔡瑁點點頭,表示理解。
“桑蠶魚只是其中一個例子。桑可以用其他農作物代替,蠶可以用雞鴨鵝豬代替,魚可以繼續成為連結兩者的紐帶!所以,這個模式的應用是很廣泛的。”
蔡瑁目光炯炯,顯然是對這個話題極為感興趣。
何鹹一鼓作氣道:“除了農耕,南陽已經改進了大漢此前通用的織布機,織布效率提升了至少三倍!”
蔡瑁一聽瞪大了雙眼,一副難以置信的表情。作為荊南最大的紡織布生產商,蔡瑁自然明白織布效率提升三倍意味著什麼。他也終於明白過來,為什麼這幾年會有越來越多質量優良、價格還優惠的織布從南陽輸送過來。
蔡瑁有些心動,又有些不好意思道:“不知道將軍能不能賣幾臺織布機來襄陽?我可以出高價購買!”
“不好意思啊!”何鹹歉疚道,“最新的織布機只對內部成員開放,概不外賣。”
蔡瑁問:“何謂內部成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