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七章 來訪的橋瑁故友(第1/2 頁)
“老爺,門外有兩名公子求見!一人自稱破虜將軍、烏程侯孫堅之子孫策,另一人則是舒縣周氏家主之子周瑜。”
皖城,橋府。橋瑁正在書房看書,管家敲門進來回稟。
“孫策,周瑜?”橋瑁皺眉道:“沒交情!不見!”
“兩位公子手中有張郡守的手帖,老爺不見,不大妥當!”管家補充道。
橋瑁放下手中的書,一臉的不悅。但管家說的沒錯,既然拿著現任廬江郡守張勳的手帖,橋瑁便不能不見。橋氏也算廬江大族,族人不下千人,這點面子還是要給郡守的。
“請他們去客廳吧~”橋瑁無奈,站起身來,準備出去接待一下。
“晚輩孫策(周瑜),見過橋公!”隨著管家進來的是兩名相貌堂堂的青年男子。為首的孫策英武不凡,身後的周瑜瀟灑倜儻,一看兩人就是青年才俊。不知為何,橋瑁見到兩人之後,突然想到了另一名同齡人:南陽何鹹。
想當初,何鹹邀請其前往荊州任職或者隱居,他因不想捲入戰術,沒有答應。不曾想,短短几年的時間,江淮之地就從世外之地,也便便的烽火處處。聽說,現在的江東、淮北到處都在打仗。按照這個驅使,廬江遲早也不能例外。難道說,整個大漢只剩下荊州和益州可以去了嗎?
”不知兩位賢侄光臨寒舍,有何貴幹?“雙方落座之後,橋瑁命管家上了茶水,問兩人道。
孫策抱拳道:“我們兄弟二人,自會稽而來,前往壽春拜見州牧大人。路過廬江,特來拜會橋公!策常聽家父提起橋公的威名。說在伐董卓大業中,橋公當為人先,一心為國,乃天下忠漢之士的楷模。”
十八路諸侯討伐董卓的時候,孫堅與橋瑁都是一方諸侯。但兩人分屬不同的陣營,孫堅親袁術,橋瑁親袁紹。所以,私底下其實沒有太大的交情。孫堅也不至於特意叮囑兩人,繞道皖城前來問候他。這一點,橋瑁心知肚明。
“兩位賢侄有心了!”橋瑁笑道:“烏程侯過譽了啊!老夫一介腐儒,手不能挑,肩不能擔。真正衝鋒在前的,都是文臺、忠信、還有兩位袁公麾下的猛將,徒有虛名,心中羞愧啊~”
孫策契而不捨道:”橋公有大才,若隱居在皖城,豈不浪費耶?若是您能前往江東,與我父親一起聯手,必是江東百姓最大的幸運!“
橋瑁道:“聽聞你父親已經召集到張子布和張子綱為謀,此兩人才能皆在我之上。江東多我一個不多,少我一個不少。老夫還是在這山野之間,自得其樂好啊!”
孫策想要招攬為由拉近與橋瑁之間的關係,若是橋瑁真的願意效忠孫堅,那將來就是一個陣營的人。孫策就是橋瑁的少主,接下來再向橋瑁求親,不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嗎?孫策打得好主意,當雙方還在相互恭維,管家有敲門進來,通知橋瑁道:“又有兩名英俊少年求見!”
橋瑁很不高興,當即拒絕道:“沒看到我這裡正有貴客嗎?讓他們改日再來吧!”
管家一臉為難地說道:“為首的公子自稱是老爺的故友!還讓小人拿著這件信物給您,說您瞧見之後,一定會同意見他!”
說著,管家上前,遞過來一塊玉佩。橋瑁接過之後一瞧,這不是自己曾經用過的玉佩嗎?上面一個碩大的“橋”字,別無分號。再眯著眼睛仔細端詳了一番,突然想起來,這塊玉佩似乎是送給了那位年輕人!那是在反董卓大戰之後,自己遭受到劉岱的無端攻擊,幸虧那個年輕人領兵路過,路見不平拔刀相助,自己才能倖免於難。劉岱引兵退去之後,那青年還不依不饒,將他送到了東郡,要招攬自己為他效力。但是當時的他心灰意冷,退意堅決。所以在東郡收拾了一下家產之後,就帶著全部家人回到了故鄉廬江皖城。作為救命之恩的回報,橋瑁便將貼身佩戴的一枚美玉,送給了那年輕人,也就是橋瑁手中的這一塊。
只是,那年輕人在南陽應該很忙才對,怎麼對到皖這座小城來呢?前腳江東孫氏來招攬,後腳那年輕人就過了來,真的是巧合嗎?
不管是不是巧合,既然上門來了,橋瑁也不能不見。
“老夫有一位忘年之交從遠方而來,恐怕要失陪一下!”橋瑁委婉地表達了送客的意思,想讓孫策與周瑜自行告辭。沒想到,孫策的臉皮厚得很,當即站起來道:“既是橋瑁的忘年之交,必定是德才兼備的青年才俊。策雖然才能不顯,但最愛結交天下朋友!懇請橋公代為引薦!”
孫策說的也不盡是虛言。“江東小霸王”之所以聲名遠播,與孫策性情豁達,樂意廣交朋友密不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