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五章 蔡邕的”遺言“(第1/2 頁)
“太傅大人學富五車,將來若是告老,不妨前往水鏡書院任教,那必將是天下仕子的福氣!”何鹹毫不猶豫邀請馬日磾道。
馬日磾,著名經學家馬融的族孫,年輕時已傳承了馬融的學說,並且以才學入仕朝廷。曾任諫議大夫、光祿大夫、射聲校尉、太常和太尉,與議郎盧植、議郎蔡邕、楊彪等一同在東觀典校官藏的《五經》記傳,並參與補續《東觀漢記》。馬日磾之所以能歷經數次禍亂而屹立不倒,不是因為他的政治能力強,而是因為他始終不捲入政治鬥爭。以才學立世,只忠於皇帝。
“驃騎將軍此話當真?”馬日磾問。
“水鏡書院掃榻以待太傅!”何鹹恭敬執禮道。
馬日磾面帶憧憬之色,隨即又看到年幼的劉協,堅毅道:“等到陛下親政之後,便是老臣致仕之時,到時候一定前往水鏡書院一瞧!”
“何須等到太傅致仕之後?洛陽皇宮復建完畢之前,陛下還需暫遷宛城居住,太傅自然是要一併隨行的呢!”何鹹笑道。
馬日磾本是反對皇帝遷居的,但經過何鹹這番引誘,也對宛城和皇家水鏡書院充滿了期待,再加上長安之地,依舊面臨涼州馬騰、韓遂的未知威脅,遷居關東,確實是最佳選擇,便沒有再反對。
“不過,老夫有一個請求!”馬日磾道。
“太傅大人請講?”只要馬日磾等人不要反對,什麼都好商量。何鹹不是董卓,還真不敢隨便拿這些老腐儒的命開刀。
“驃騎將軍能否將蔡伯喈從天牢之中放出來?”
“蔡伯喈?”何鹹一愣,隨即大喜道:“可是蔡邕,蔡飛白?他還沒有被害?”
蔡邕,堪稱東漢末年的大文學家、大史學家、大音樂家、大畫家和大書法家。其通經史,善辭賦,書法精於篆、隸。尤以隸書造詣最深,名望最高,自創“飛白”體,有“蔡邕書骨氣洞達,爽爽有神力”的評價。漢靈帝熹平四年,蔡邕等正定儒家經本六經文字。蔡邕認為這些經籍中,由於俗儒穿鑿附會,文字誤謬甚多,為了不貽誤後學,而奏請正定這些經文。詔允後,邕親自書丹於碑,命工鐫刻,立於太學門外,碑凡46塊,這些碑稱《鴻都石經》,亦稱《熹平石經》,是中國第一部石經。據說石經立後,每天觀看及摹寫人坐的車,有1000多輛,街道也因此堵塞。王允除掉董卓後,蔡邕因觸景生情嘆了一口氣,王允得知後大怒,蔡邕請求刺面砍腳換一命,以便完成漢史,王允不肯,蔡邕遂被殺。
但現在聽馬日磾的意思是,蔡邕還活著!
“沒死,卻也離死不遠矣!”馬日磾嘆道:“伯喈乃性情中人,雖然不恥董卓之所作所為。但董卓畢竟對他有提攜之恩,有感而嘆,卻被王司徒打入了天牢。患病也沒得醫治……據說已經病入膏肓矣!”
“高順!”
“末將在!”
“即可隨本將前往天牢,營救蔡郎中!”何鹹急忙吩咐道。蔡邕是漢末大家,若能救活,對於大漢文化的傳承,對於水鏡書院未來的發展而言,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主公且慢!”賈詡出來阻攔道:“不知陛下可否將宮中的御醫,隨驃騎將軍一行,蔡郎中需要醫治!”
“對!幸虧文和提醒得及時!”何鹹拍著額頭自責道。
“這有何難,來人,速傳姜太醫,陪同驃騎將軍去一趟天牢!”劉協吩咐身邊的小宦官道。
……
在昏暗的天牢之中,一股股惡臭不停襲來。何鹹終於在一間滿是汙穢的小牢房中見到了奄奄一息的蔡邕。何鹹簡直不敢相信,眼前的這位形如枯槁、衣衫襤褸、披頭散髮的糟老頭子就是傳說中琴棋書畫,詩賦五經,數術天文樣樣精通的一代大家。
“驃騎將軍,此裡環境太過惡劣,蔡郎中需要立馬離開,不然無法醫治!”姜太醫強忍著心中的反胃之感,對何鹹建議道。
何鹹趕緊命高順的陷陣營軍士搭建了一個簡易的擔架,將蔡邕從這個瀕死之地抬了出來。蔡邕一生風雅,竟然差點死在瞭如此汙穢之地。王允之用心,真是萬分險惡。如果說此前,何鹹的心中對於王允還有一份愧疚的話,見到蔡邕的慘狀之後,這最後一份愧疚也不復存在。
蔡邕不過一介大儒,對於政治一竅不通,竟被王允迫害至此,可見王允心胸之狹隘。蔡邕的罪,絕不是因為同情董卓。只不過,蔡邕的這一聲嘆息,被大權在握的王允抓住,成為了王允可以光明正大迫害蔡邕的理由。
“主公,王允殺不得!”賈詡竟然一語說破了何鹹心中所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