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部分(第3/4 頁)
?但王鈺既然把這燙手地山芋扔給自己,也不能不接著。當下,趙桓輕咳了兩聲,向下一望,問道:“這,廢除三司,列位臣工都有自己地理由。朕認為……”眼光在群臣之中搜尋,突然看到三司使商仲揚耷拉著腦袋,閉目養神。這廢除三司,你是首當其衝,難不成還想置身事外?
“商仲揚,你是三司使,你來說說,對這件事情有什麼看法?”趙桓說道。
商仲揚心裡跟明鏡似的,所以大臣們爭論地時候,他根本不去摻和。這時聽到天子召喚,方才慢步出班,不急不徐的從袖中掏出奏本:“陛下,臣地意見,都寫在奏章之上,請聖上過目。”
王歡下殿,接商仲揚奏章,呈到趙桓手中,展開一看,排頭第一行字就大出趙桓意料之外,“先帝在時,嘗與臣等言道,國之大事,當與時俱進。開國百年,積弱難返,王相推行新法,富國強兵,時也,勢也……”
越往下看,趙桓越是膽戰心驚,這商仲揚是三司最高長官,他怎麼還幫著王鈺說話,再三力陳三司制度的弊端,極力主張廢除三司,還權戶部。
“工部尚書,禮部尚書,結黨營私,欲行不軌。自新法推行以來,屢次出言無狀,阻撓新法實施。臣認為,此二人身居高位,卻不思為國盡忠,為君分憂,是為大不敬,當加以懲戒,以儆效尤。”
“這,這……”趙桓看得雲山霧罩,這贊同廢除三司,怎麼還夾帶著彈劾同僚呢?轉念一想,這事,恐怕也只有王鈺才能幹得出來。罷了,看來廢除三司,已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反正軍國大事,一切不由朕主,隨他去吧。
合上奏章,趙桓暗歎了口氣,無奈地說道:“商仲揚身為三司使,尚且秉公直言,不循私情,贊同廢除三司制度,還權戶部。朕意已決,即日起……”
“陛下!”話說一半,輔政王趙廣突然轉過身,倒讓趙桓吃了一驚。
“輔政王,有何話講?”
“三司制度,是祖宗家法,臣認為,不可擅自改動。王相推行新法。雖是國策。但也需切合實際。朝中大臣,反對者甚多,陛下不可不察。”趙廣懷抱金鐧,面無表情的說道。此話一出,滿堂皆驚,真正的交鋒開始了。
趙桓正遲疑間,又聽王鈺奏道:“陛下,臣受命於先帝與陛下兩代君王,推行新法。改革朝政。數年來,惶恐之至。惟恐有所怠慢,辜負先帝及陛下重託。三司制度,積弱難返,若再不改革,勢力影響到變法大業。這不但是臣的意思。更是朝中大多數同僚地主張。輔政王殿下所說,反對者甚多,不知道指地是什麼人?為何微臣沒有瞧見?”
“適才眾臣辯論。莫非丞相沒有看見麼?樞密使,禮部尚書,工部尚書。三司副使,三司判官等眾多大臣……”趙廣轉身正面王鈺。大聲說道。
“王爺!”王鈺的聲音陡然提高,生生將趙廣地話壓了下去。“大臣們各抒己見,這沒有錯。可有些人地話聽得,有些人地話卻聽不得。您說誰?工部尚書?禮部尚書?”
“不錯!還有……”
“好!”王鈺將衣袖一揮。側過身去向趙桓拜道:“陛下,對工部尚書,禮部尚書兩位大人,當如何處置?”
趙桓見輔政王與王鈺爭執不下。正感左右為難,如坐針氈,此時見王鈺詢問,吞吞吐吐,說不出個所以然來。半晌之後,方才小聲說道:“此事。但憑丞相處理。”
“臣謝陛下信任。”王鈺說完,立即轉身步下群臣俯首。行至禮部尚書面前,王鈺直視著他。後者驚恐。抱著笏板低下頭去。王鈺冷笑一聲,行走於文武兩列之間。
“前些時候,我到鄂州,見市井繁榮,以為鄂州治下,百姓安居樂業。路不拾遺,夜不閉戶。誰想到。這粉飾出來地太平景象下,隱藏地是一大幫的貪官汙吏。自知府童師閔以下,揪出十餘名鉅貪!涉案款項數以千萬計,幾乎是去年國家財政收入地一半!貪官害民,庸官誤國!若不澄清吏治,國家如何才能長治久安?”
話到此處,明白人已經聽出端倪來,王相這是意有所指。
“可就在這金殿下,就有那麼幾位大人,身居高位,不思為國效命,只知道中飽私囊,收刮民財。其一個,官邸造得極大,最近又張羅著在京城西郊修園子。還有一個,兒子在蜀中射洪縣任知縣,藐視中央朝廷地權威,私自立下名目,徵收重稅,搞得是民怨沸騰。我長這麼大,還是頭一遭聽說買家賣家都要交稅地奇談怪論。我倒是有個設想,朝廷定個鉅額財產來源不明罪,李大人,封大人,你們說呢?”
工部禮部兩位尚書,聽到王鈺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