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部分(第2/4 頁)
倒沒有話講了,本來想跟他道個歉,賠個不是,卻又不知道如何開口。
“如果是想說鄂州的事情,那就大可不必了,你沒有錯。”都說前世的五百次回眸。才換來今生的一擦肩而過,能結為夫婦,自然是上天註定的姻緣。王鈺與耶律南仙兩個,彼此都能看穿對方的心事。
“呵呵,我以來王爺還在生氣呢,宰相肚裡能撐船,這話看來是不假了。”心中放下一塊大石,陡然輕鬆許多。
“你以為我是那小肚雞腸地人?”走到耶律南仙面前,抬起手輕撫著她的臉龐,王鈺笑問道。抓著他的手。感覺著他手心的溫度,耶律南仙半晌無言。
“如果是在一年前,你或許可以放童師閔一馬,可現在不行。因為從前的天下,是別人的,現在,這天下是你的。聽說童樞密對這件事情非常惱火。在廢除三司的問題上,跟你較上了勁?”耶律南仙問道。
“嗯,老人家有些想不開,而且認為我廢除了三司,還權戶部後,遲早會動到他頭上。昨天散朝後。我提出要給他操辦大壽,岳父大人卻一口回絕。”
“王爺。這件事情可心軟不得。重塑三省六部制勢在必行,不但三司要廢除,審官院和樞密院遲早都要裁撤的。”重整三省六部,用相權壓過皇權,這是王鈺定下的戰略目標,廢除三司,不過是個開頭而已。
“我知道,我已經督請聖上下了聖旨,任命許柱國為戶部尚書。封開國縣公,下一步是罷除審官院,還權吏部,只是吏部尚書地人選,有些頭疼。吏部是要害部門,掌管全國官員的選拔任命,吏部尚書一定要是一個公正嚴明,鐵面無私的人。我這兩天一直在考慮,苦於沒有合適的人選。”
耶律南仙仔細一想,突然想起一個人來。如果說公正嚴明,鐵面無私。非他莫屬。
“王爺,恕妾多嘴,有一個恐怕是最合適的。”耶律南仙說道。
“哦?說來聽聽,這個人是誰?”王鈺趕緊問道。
“開封府尹李綱。只是,他當初曾經反對過王爺,把這麼重要一個職位交給他,會不會有些……”李綱倒的確是個合適的人選,可是在王鈺政變成功地第二天,李綱就曾經親自到寶國公府,給王鈺難堪。
再三思量之後,王鈺點頭道:“不錯,他是最合適的人選。對我不滿不要緊,只要他有那個才能能勝任這個職位,我就把他放上去,外舉不避仇嘛。況且李綱是個明白人,他會知道輕重的。”
說起李綱,王鈺又想到一個跟李綱很類似的人來,遂向耶律南仙問道:“南仙啊,那個今科狀元陳東在哪兒?”
“王爺怎麼忘了,你把他關到大理寺牢裡,現在還沒有放出來。”耶律南仙笑道,看來王鈺實在是太忙了,居然連這件事情也給忘記了。
耶律南仙這簡簡單單一句話,卻讓王鈺大吃了一驚。試想,如果自己今天不是問起了吏部尚書的人選,而耶律南仙推薦了李綱,自己又從李綱想到了陳東的話,他還不知道會在大理寺牢裡關多久。自己地一句話,就可以決定一個人的前途和生死,權力越大,責任越大。看來,自己身邊地確是需要李綱,陳東這樣的刺頭,時時的提醒自己。
“我有個想法,準備把御史臺擴充一下。起用一批新人,將國家這個監察部門好好整頓一番。這次出京,讓我感觸很大,地方官員如果沒有強有力的監督,很容易走上斜路。像陳東這種人,急公好義,嫉惡如仇,正合適作監察彈劾的官員,而且這種新人,他們沒有背景,官銜也不高,說得俗一點,就是光腳的不怕穿鞋的。如果任用他們巡視地方,他們就不會有所顧忌,大可秉公執法。你說呢?”王鈺這個想法,已經考慮很久了,只是沒有時間去辦理而已。一個國家,如果沒有強有力的監察機構,吏冶就會逐漸腐敗。
大宋之前雖然也有監察御史等官,但大多流於表面,並沒有切實的執行他們地使命。
“嗯,王爺這個想法很好,今科所中的進士,大多都還在候補,不如讓他們代表朝廷到地方巡視,他們剛踏進官場,一腔熱忱,急欲作出成績,必定會盡心盡力的。甚至這可以形成定製。凡是新取的進士,都要經歷,才能提拔。”
大宋宣武元年年底,王鈺連下重手,廢除三司與審官院,將職權重歸戶部,吏部,並分別任命許柱國和李綱,為戶部吏部尚書。又改革御史臺,選用包括陳東在內的十餘名今科進士。擔任“巡按使”一職,代表中央朝廷,巡視地方,考察民生吏治。
巡按使為從七品小官,但職權卻是相當的大,擁有“密摺專奏權”,無論民生。吏治,河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