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部分(第2/4 頁)
王鈺大喜,拜謝趙之後,出得宮來,直奔陳橋而去。
梁山兵馬自到京之後,皇帝召見了宋江,好方撫慰,賜了金甲寶劍,勉勵他為國盡忠,奮力討賊。話雖然說得好聽,卻只授了宋江一個討賊都先鋒,這根本不算是什麼正式職銜,不過是一種稱謂。也就是說,梁山大小人等,沒有一個是正式的命官,全是白身。
梁山眾人心裡也明白,朝廷現在對梁山仍舊十分猜忌,若不立下大功,難以見用。
這日,四萬大軍正在作戰前準備,只等樞密院軍令一到,就開赴江南,征討方臘。忽然崗哨來報,說是兵部尚書王鈺與內侍省李都知,領著一行隨從往大營來了。
宋江聞訊,慌率大小頭領,出帳相迎。在營門口將王鈺接下,迎至中軍帳中坐定,宋江等人,正欲行參拜大禮。王鈺卻擺手道:“不必拘禮,各位都坐吧。”
眾人坐定,王鈺這才裝模作樣訓話道:“你等受了招安,如今又奉詔討賊,本官希望你們旗開得勝,凱旋歸來,上報天子,下安黎民。”
宋江等皆稱是,又備說王鈺之德,千恩萬謝。
王鈺非常滿意宋江的態度,點了點頭,李公公取出一本小冊子,展開來,對眾人說道:“這裡唸到的人,都召到中軍帳來,尚書大人有話說。”
“吳用,林沖,關勝,董平,秦明,呼延灼,楊志,楊效祖,索超,徐寧,以上十人,到中軍帳聽令!”那人一口氣念出十個名字,帳中眾人,全都變了臉色。不知尚書大人,此舉何意?
這十人中,吳用,林沖都在,其餘八人也隨後被召來。除林沖,楊效祖外,沒人心裡有數,一個個默不作聲,以為王鈺要生出事端,加以陷害。
“本官奉旨,不日將遠赴幽雲十六州任職。你等十人,隨本官同行,在我帳下聽命。”王鈺輕描淡寫,卻聽得宋江臉上不住抽搐。這十人裡,吳用乃是梁山智囊,其中五人,乃梁山馬軍五虎將,哪個都是獨擋一面的好漢,就這樣被抽走了?
那十人中,除吳用外,皆面有喜色。他們原來都是朝廷軍官,事出無奈上了梁山。本就等著招安回朝,建功立業。等來等去,朝廷卻只授與宋江一個虛銜,其他眾人都是白身。現在尚書賞識提拔,以後前程似錦,自不待言。
惟獨吳用,面無表情,拱手說道:“尚書大人明鑑,吳用山野村夫,難堪大用。且多年來與眾家兄弟一起,難以割捨,還望大人體諒,收回成命。”
王鈺知道,像這等智謀出眾的人,都是有些性格,有些脾氣的,於是好言撫慰道:“先生太謙虛了,我知道你有真本事,況且南下討賊,北上任職,都是為國家出力,何分彼此?”
吳用仍舊一副油鹽不進的模樣:“吳用心如鐵石,請大人海涵。”
“好個吳用!不識抬舉!尚書大人是奉詔前來,你若不從,便是抗旨不遵!你不要腦袋了?”李吉忍了一時,勃然變色道。
第三桶 第八十八碗 幽雲十六州總督
用被李吉一頓訓斥,默不作聲。王鈺見狀,對李都I公不必動怒,想必是先生割捨不下兄弟情義,因此才猶豫不決,等我與吳先生說幾句話。“李吉雖然是天子近侍,朝中百官都對他另眼相看,可畢竟王鈺是三品大員,所以還是拱了拱手,領命而去。宋江等人也識趣的退出帳外。
“先生請坐。”王鈺客氣請吳用坐下,吳用謝過之後,方才落座。暗地裡卻是打定主意,任憑他巧舌如簧,吹得天花亂墜,自己心如鐵石,豈能動搖?
王鈺見吳用神情,心裡猜到幾分,笑道:“本官還是布衣時,就曾聽人說,加亮先生足智多謀,有三國諸葛亮之才。這次聖上點了我的將,讓本官赴幽雲上任。王鈺向來仰慕先生的才學,希望先生隨我同往,早晚聆聽教誨。”
吳用聞言,神色不變,拱手道:“感謝尚書大人抬舉,但吳用乃山野村夫,受宋公明哥哥大恩,不忍相棄。還請大人網開一面,放吳用這一遭。”王鈺仍舊拿好言撫慰,吳用卻是毫不動搖,堅決推辭。
王鈺見軟的不行,心說這些知識分子都是驢脾氣,拉著不走,打著走。於是起身踱步至帳口,見宋江等人都在帳外一丈之遠處候命,遂回身說道:“先生,有句話,可能不中聽,但本官卻是不得不說。”
“大人但講無妨,草民洗耳恭聽。”
“好,那就恕本官直言。梁山眾人雖然受了招安,可先生想必也知道,朝廷用人向來小心,非我族類,其心必異。你們做了一天的賊寇,那在上頭的眼中,一輩子都是賊寇,永遠翻不了身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