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部分(第3/4 頁)
臉上有了笑容:“朕剛才說你只是能臣,現在看來,倒像個識臣了。那你說說,這事該怎麼辦才好?”
王鈺見皇帝誇獎,膽子又大了一些,繼續說道:“太祖皇帝開國時,定下的軍政國策,在當時來講,無疑是英明的。只是時代在變,這政策也應該變。就拿軍隊來說,現在國家軍隊有兩百多萬,為什麼打不贏仗呢?我估計一是缺乏訓練,二是軍風不正,但根子還是機構上,兵無常將,將無常帥,影響了軍隊的戰鬥力。”這些意見,《上皇帝萬言書》中都是現成的。王鈺一邊說,一邊觀察趙的反應。
只見趙認真在聽,王鈺停下,他忽然抬頭:“說完了?沒具體的措施?那朕得改改,你現在變識臣了,不是能臣。”
皇帝都開起了玩笑,說明這話講到他心裡去了,王鈺繼續大著膽子說道:“臣倒是有個想法,具體是這樣的,朝廷冗兵太多,不如裁撤。但又不能急於求成,不如聖上派一員心腹之臣,操練新軍,人數不用太多,只作試驗部隊用。而且我們得回了幽雲十六州,臣聽說那裡產馬,完全可以裝備騎兵嘛,這新軍就按騎兵的方法來訓練,一旦練成,就拖出去打!”
“拖出去打?這是為何?”趙會錯了意,疑惑的問道。
王鈺連連搖手道:“不是不是,不是打新軍,是去打遼國,打西夏,打金國,打蒙古。”
“蒙古?什麼蒙古?”趙問道。
王鈺一時口快,把蒙古也說了出來,心中一動,說道:“臣聽說,東北那邊過去,有個靠海小國家,是大宋的屬國,四十多年不來進貢,不打他打誰?”
趙失聲笑道:“你這小鬼,不學無術,那是高麗,什麼蒙古,亂聽人胡說。”說罷,沉吟一陣,又說道:“你這法子,倒是跟朝中一些大臣相同,近來朕收到不少摺子,都說要變法圖強。但神宗先帝在時,王安石也說變法,變來變去,也沒見變出什麼來。朕即位以後,倒是對王相的變法頗感興趣,任用蔡京為相,推行新法,只是阻力很大呀。”
這倒是事實,據歷史記載,宋徽宗剛即位的時候,也有一番雄心壯志。誓言要繼承神宗遺志,推行新法,於是任用蔡京為相,變法革新,結果卻是不了了之。一來蔡京本身是個奸臣,只顧自己撈錢,借變法為名,大肆安插自己的羽翼,哪管什麼變法大計?二來,新法觸及了一些貴族的權益,阻力很大。再加上趙皇帝當得久了,那一點點雄心壯志,也消磨殆盡,於是得過且過。
此時聽得王鈺又提變法,心說,神宗皇帝在時,出了個王安石。現在朕即位,又出一個王小寶,莫非冥冥之中上天註定?
第三桶 第八十四碗 史上最年輕兵部尚書更新時間:2007…12…28 11:30:54 本章字數:5531
沉思良久,拿不定主意。王鈺在旁邊看著,也不I兩人各懷心事,倒是旁邊的李公公看了個明白,不時衝王鈺使眼色,讓他不要再繼續說下去。
趙暗忖,近來杭州造作局上奏,稱“花石綱”耗費巨大,請求朝廷再追加銀兩。可大宋每年稅收,除去軍費,官俸,水利,賑災與遼夏兩國的歲幣外,只夠支撐九個月用度,時常捉襟見肘,的確是應該變通一下了。既然朝中大臣多有變法的主張,何不順應大臣的意思?
正要開口再次詢問王鈺相關事宜,突然想到,王鈺就算再能幹,可踏上仕途不過兩年時間,斷然不會對國家大事如此清楚,身後必定有高人指點。
“王小寶,你先前所言,甚合朕意。不過,朕想知道的是,這些主意是你想出來的,還是另有其人?”趙問道。若王鈺一口咬定是他自己想出來的,那此人年紀雖輕,其志不小,則不可重用。
王鈺一聽皇帝這麼問,心裡犯了嘀咕,難道他已經看出什麼破綻來?若自己說實話,那《上皇帝萬言書》一交出來,倘若惹得龍顏大怒,自己也會受牽連。可如果不說實話,萬一日後被查出來,就是欺君之罪,要押赴鬧市,斬首示眾。真話不能全說,假話也不能亂說,權衡利弊之後,王鈺回答道:“陛下,臣不敢隱瞞,這些法子,都是臣在尚儒書院讀書時,恩師朱嚴昭提出來的。”
“哦,如此說來,你那恩師倒是有些學識。不知他多大年紀,找個機會可引來見朕,若是可堪大用,朕自當讓人盡其才,物盡其用。”趙見王鈺坦誠,頗感欣慰。
王鈺想起老師慘死異鄉,心下感傷,神色黯然的說道:“臣出使大遼時,曾請老師同行,卻不料半路遭遇劫殺,老師慘死異鄉。回國時,因普天同慶,臣不想因這件事情讓陛下憂心,所以再三交待,不必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