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部分(第2/4 頁)
“陛下,蔡相所言,固然有理。但微臣認為,此一時彼一時。眼下金國崛起,厲兵秣馬,圖謀中原。高麗與金國接壤,若我國能結好高麗,縱使他們不與大宋站在同一陣線,也不太可能倒向金國。而日本,把守著海上要道。時常殺人越貨,侵擾商賈。如今大宋正變法革新,不應輕啟戰端,可用好言撫慰,賜以金銀,以慢其心。若他日金國威脅不復存在,這兩個小國還不是我為刀俎,他為魚肉。搓圓捏扁,皆由大宋決定。切不可為一時意氣,而壞了大計。”王鈺地意見,得到了童貫,李綱,尚同良等一班大臣的支援。
不但大臣們一反常態。這次居然連趙桓也不克守他“凡事必問大臣”的原則。聽完王鈺的陳述後,沉吟半晌,朗聲說道:“高麗日本兩國,狼子野心,兩面三刀,大宋若是縱容,則有失國體,有損國威。朕以為,蔡愛卿所言,頗有道理。量他海外小國。又能玩出什麼把戲?對於高麗,大宋當嚴正警告。讓他們遵守藩國之禮,不得與金人勾結。對於日本。更應該嚴加申斥。蔡愛卿,這件事情你去辦,記住,警告日本國,他們的君主,不得稱皇帝,只能稱王。朕當下一道詔命,並賜日本國王一方金印。也算是天朝對他們的恩寵了。”
大宋靖康二年三月,皇帝趙桓下詔。斥責高麗日本兩國,尤其對日本,言辭頗為激烈。並賜日本天皇一方“大宋日本國王印”,冊封日本天皇為“日本王”,世襲罔替。日本使臣川端君麻呂聞訊,大為震怒,領了大宋天子詔命與金印後,當即返回日本。從此,日本海賊更為猖獗,甚至日本朝廷水師,也時常扮作海盜,公然搶劫大宋貨物,殺害商人。
而高麗使臣回國之後,向高麗君主王楷,備說大宋朝廷,無德,無禮,其國必亡,建立高麗國王與大金結盟,一同攻宋。大宋雖然收到訊息,但從皇帝到大臣,都不以為意,認為此等小國,不過是跳樑小醜,翻不起什麼風浪來。
靖康二年,以周興為首的幽雲商賈,舉家遷至內地,準備聽從王鈺的意見,改行海路。王鈺給予了極大地方便,各種關文憑證,幾天之內便已辦妥。王鈺特別囑咐,海上要多加小心,避開日本海賊。周興等人在京城恭聽完王鈺訓示後,便返回泉州,收購大量中原特產,斥重金打造鉅艦,泉州當地官府和剛剛組建的泉州水師給予許多照顧,周興等人的商船,都是仿照大宋水師“萬料神舟”而打造,船長三十丈,闊八丈,立桅八根,船首船尾包嵌鐵皮,堅不可摧。
大宋造船技術,為當時天下之冠,獨創隔水艙技術,周興等人的商船,都有十三個隔水艙,即使一個隔水艙漏水,大船也不會沉沒。一切準備停當,是年四月,大宋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海上商隊起航。從泉州出發,向日本國前進。
達到日本海域時,周興艦隊遭遇小股海賊襲擊,但仗著大船牢固,撞翻賊船三艘,自己毫髮未傷。訊息傳至日本國內,日本天皇聽聞大宋艦隊規模龐大,船隻牢固,大為震驚,以為大宋水師來襲。急令日本水師出海迎敵。
這日,海上風和日麗,周興率領萬料神舟十三艘並二十餘艘較小的船隻,乘風破浪,一往無前。周興立於船頭,只見海鳥翱翔,海風徐徐,一片太平景象,遂回顧左右笑道:“我等來時,小王相爺再三交待,要防範倭人海賊,這些日子,咱們撞上不少海盜。卻沒有一個能登上咱們地大船。眼看日本再望,咱們這次航行,可謂有驚無險。”
左右皆稱是,正說話間,忽聽舵工叫道:“周大官人,前方望見陸地!”
周興一驚,手搭涼棚朝前方望去,只見那海天相接之處,隱隱約約出現城郭影像。海上行船,有時候會遇到傳說中的“海市蜃樓”,那隻不過是幻景而已。周興望了一陣,不辨真偽,他哪裡知道,他的船隊,已經到達日本九州港。
此時,日本天皇已經命九州水師嚴陣以待。早望見大宋船隊的蹤影,日本水師長官,下令三十餘艘戰船齊出,務必將“大宋水師”全殲於海上。
“周兄,我怎麼看著不對勁,你看那頭,好像是船隊?”周興身邊一人說道。
周興也是越看越疑惑,莫不是又遇上了日本海盜?一念至此,忙令船隊戒備。周興所率領的商船上,每船約有五百餘人,十三艘“萬料神舟”上約有六千餘人馬,再加上二十餘艘較小船隻上有四千餘人,加起來足足一萬。船上備有弓箭,長槍等兵器。周興一聲令下,各船都行動起來,船工水手們手持兵器,嚴陣以待。
待對方船隊行進時等人才發現,這根本不是什麼海盜。那船上的人,I軍服,桅杆上飄揚著戰旗,這分明就是日本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