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部分(第3/4 頁)
“臣不能!”王鈺的答案,讓趙突然皺起了眉頭。
“為何不能?”
“臣為人處世,恩怨分明。臣受陛下知遇之恩,若不知恩圖報,何以面對君王?金狗佔我國土,殺我百姓,奪我金銀,這等血海深仇,如不銘記在心,加倍償還,何以面對百姓?若上不能報陛下知遇之恩,下不能安黎民赤子之心,臣有何面目立於世間?”
趙聽罷,長嘆一聲,無力的靠在椅背上,喃喃的念道:“朕沒有看錯你……”
殿外,風雨交加,大宋江山,在這風雨之中,搖搖欲墜……
好一陣,趙靠在椅背上,雙目緊閉,沒有動靜。王鈺疑惑不解,試探著叫道:“聖上?”
趙突然抬起手,顫抖著拿起身邊那道聖旨,遞到王鈺面前:“這次回來,朕給你備了一份厚禮,也是一副重擔,你拿去吧。”
王鈺雙手接過,心裡捉摸不定,這道聖旨,裡面寫的什麼?交出兵權?賜三丈白凌?或是毒酒一壺?
“怎麼不看?”趙仍舊閉著眼睛,低聲問道。王鈺應了一聲,定住心神,展開聖旨。
“陛下,這,這……”王鈺看完聖旨,突然起身,大驚失色。“臣,臣不敢!”
“小寶啊,這道聖旨,朕思之再三,交給你最合適。從此以後,小心謹慎,勿負朕望,切記,切記……”
“陛下!”王鈺手捧聖旨,牙交緊咬。
“去吧,朕累了。”趙雙手撐住扶手,吃力的站了起來,搖搖晃晃向殿內走去。王鈺拜辭出殿,立於臺階之上,渾身溼透,可哪是冷汗,哪是雨水,已經分不清楚了。
“……擢升王鈺為尚書右僕射兼領中書門下,推行新法,改革朝政,凡文武官員,不論官銜,均受其節制……”
第三桶 第一百一十碗 趙佶退位更新時間:2007…12…28 12:10:11 本章字數:5349
和七年,註定是一個多事之秋。這一年,一件大宋I有的事情發生了,滿朝文武之中,最年輕的王鈺,被天子趙擢升為右僕射。什麼是右僕射?右僕射就是右丞相,一人之下,萬萬人之上,第一大臣,百官首輔。大宋官制,以尚書左僕射兼門下侍郎為首相,以尚書右僕射兼中書侍郎為次相。但右僕射因為兼領中書省更親近皇帝,是大宋朝廷一等一的權臣。在這之前,左右僕射一直由蔡京一人獨任,而且兼管尚書,中書,門下三省,權勢熏天。趙分出了右僕射,而且把最重要的中書省讓王鈺掌管,很意非常明顯。
從此以後,朝野內外,皆稱王鈺為“寶相”,同公相蔡京,相童貫,隱相梁師成,並列四大權臣。但民間,多稱王鈺為“小王相爺”,區別於已故的“老王相爺”王安石。百姓們希望,新的宰相能改變國家積弱的局面,希望新法能儘快推行。回為大宋實在已經耗不起了。
王鈺上任右僕射後,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親自趕往尚同良府邸拜望,希望他改變主意,重新出山擔任參知政事一職,作自己的副手。尚同良被刺之後,萬念俱灰,深感國家已經沒有希望,於是請辭副宰相一職。王鈺在尚府,同尚同良長談三個時辰,終於使這位兩朝老臣回心轉意,帶傷出山。
趙表面上對王鈺表示了極大的信任與支援,王鈺上奏,請求皇帝收回成命,召回流放嶺南的罪臣李綱,擔任開封府尹,趙準其所奏。又根據王鈺的建議,任命因言獲罪的御史孟昭,為參知政事。一場變法圖強的運動,即將在大宋轟轟烈烈的展開。以挽救這個滿目瘡痍的國家。
宣和七年七月,病重的趙咳血昏迷,醒來之後,急召王鈺,蔡京,童貫,梁師成四人進宮議事。當著他們四人的面,寫下了著名的《罪己詔》,頒佈天下。承認自己的一些過失,以求挽回民心。
八月,趙病勢惡化,王鈺等大臣守候在龍榻之前。趙抬起枯如樹皮的手,顫抖的寫下了“傳位於太子趙桓”的詔命。趙桓即位,尊其父趙為太上皇,改年號為靖康,大赦天下。並正式下詔,命王鈺推行新法,改革朝政,軍政。
王鈺召集尚同良,孟昭,李綱等人,以《上皇帝萬言書》為藍本,草擬新法。涉及官制,軍制,稅收等諸多方面。新法的擬定,天下矚目,所有人都拭目以待,想知道小王相爺的變法,會不會像老王相爺那樣,不了了之。
為表示自己對王鈺的信任和恩寵,新近即位的趙桓,下詔在京城西南角,為王鈺修建了一所嶄新的官邸,並御筆親書“敕造寶國公府”門匾,賞賜金銀無數。
夜半三更,寶國公府的書房裡,仍舊亮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