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部分(第3/4 頁)
更讓人興奮的呢?
迎著眾將渴望地目光,王鈺不急不徐的說道:“那就是與諸位將軍商議,北伐大計!”
正當眾將歡欣鼓舞之時,王鈺又添上了一句:“本王準備在三年之後,舉師北伐,蕩平草原,一統中華。”
什麼?三年之後?沒聽錯吧?眾將大感意外!滿以為,這次召我等回來,肯定是共商大計,一旦我等回到防區,立即調動兵馬,大軍直撲金國而去。可沒想到,王上竟然是想在三年之後才動兵。
既然如此,那這麼早把我們召回來又是何意?軍不可一日無帥,長江以北七大衛戍區的最高長官都在這裡坐著,這豈是兒戲?以王上的英明,難道不理解這其中的利害?
第三桶 第一百八十三碗 師從趙匡胤更新時間:2007…12…28 18:24:56 本章字數:3344
一紙軍令,調回長江以北七個衛戍區的最高軍事長官,下。女真人聞訊之後,斷定王鈺此舉必是準備北伐。是以將全國大部分軍隊調到宋金邊境,嚴防死守。可等來等去,沒見到宋軍的蹤跡,倒是後院起了火。
防守大宋東北面的金兵,退也不是,進也不是,兀朮與完顏宗翰兩人在前線又起了爭執。兀朮主張,趁大宋河北的軍事長官們回京之機,金兵應該大舉進攻,不但要收回二十三城,更要奪下幽雲戰略要地。幽雲一下,大宋無險可守,黃河北岸一片平原,正適合大規模騎兵軍團作戰。
可完顏宗翰不這麼認為,以他的判斷,大宋在幽雲屯兵二十餘萬,太原延安一線兵力二十三萬有餘,蘭州還有精兵十餘萬,新近組建的寧夏都護府擁兵十萬。加起來,近五十萬的兵力,這個數目正好是金國兵力的總數。
而大金立國以來,數次對宋發動進攻,連戰連敗,元氣大傷。如今駐防邊境的金兵,就是國家的全部底子,如果貿然進兵,一旦有個閃失,就會傷筋動骨,再想恢復元氣,可就難了。
兩人相持不下,一紙彈劾奏章遞到金廷。皇帝年幼,不能作主,而皇太后又是女流之輩,難當大任。朝廷的權柄落在了一班跟隨完顏阿骨打征戰半生的老臣手中。而新近崛起的完顏亮又是來勢洶洶。兩幫人爭執之下,老臣們做出了妥協,同意了完顏亮的建議,將前線的軍事指揮權,交給了兀朮,架空了完顏宗翰。
這個時候,是對大宋。對王鈺最不利的。兀朮掌權以後,排兵佈陣,積極準備發動對宋的侵略之戰。可就在這個當口,蒙古人不顧信義鬧起來了。蒙古王汗俺巴孩親率五萬鐵騎,出草原,攻擊胡沙虎部,已故王汗合不勒的兒子忽圖刺率一部精兵,迂迴南方,從西夏邊境繞過,進攻金國重鎮。兩路大軍。勢如破竹,一日竟推進八百餘里,幾乎等於是無人之境。此戰,年少的也速該表現出了極大地勇氣和統帥能力,作為騎兵軍團先鋒,身先士卒,親手殺死金國王爺。因此。他得到了一個封號,叫“把阿禿兒”,也就是勇士的意思。
先前還在指天罵娘,痛斥漢人不講信義的蒙古人,反過臉來就學起了漢人。背棄了與女真人的約定,刀兵相向。金廷一片恐慌。敦促完顏亮調回宋金邊境的大軍,抵擋蒙古人。
完顏亮此時方才識破王鈺詭計。他大張旗鼓的調回高階將領,給女真人和蒙古人造成一種假象,以為他要北伐。可實際上,這不過是煙霧陣,目的,就是要讓蒙古人趁虛而入。他一直在堅持著坐山觀虎鬥的策略。
完顏亮並沒有失去主張,在冷靜的分析了三方態勢以後,他建議。不管高歌猛進的蒙古人,趁大宋軍隊沒有主帥地時候。發動突然襲擊,一舉攻佔幽雲。從實際情況上來看,他這個決策,是非常正確的,而且與兀朮不謀而合。因為蒙古人倉促進兵,孤軍深入,遠離自己的大本營,一旦銳氣喪失,必退無疑。
可把持朝政的老臣們不這樣想,他們的眼睛。只看到虎狼一般的蒙古人。而看不到那宋金邊境上五十萬如狼似虎的宋朝大軍。他們甚至沒有察覺到,如今地大金。已經一步步陷入合圍之中。
王鈺從十幾年前開始,租借幽雲,西征党項,聯合吐蕃,結好西遼。在廣闊的戰線上,已經完成了對金國軍事合圍的戰略目的。且看今日金國之處境,西面是一心想復國的耶律大石,南面西起蘭州,東到幽雲,是五十餘萬齊裝滿員的宋軍精銳。而東面是茫茫大海,北面是千里雪原。一旦爆發大規模地戰爭,女真人根本沒有地方逃避。更可怕的是金國內部地不穩定,蒙古人一心想獨立。
而能察覺到危機的,卻只有以完顏亮為代表的少數幾人。老臣們頑固的拒絕了完顏亮的建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