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部分(第1/4 頁)
:“去,再催催,叫秦檜帶文武官員來見朕。”
話音方落,一人奔進殿來,趙構一看,來人六十多歲,長鬚及胸,丹鳳眼,臥蠶眉,手提一把青龍偃月刀。軍中,似乎沒有這樣一位老將吧?
“你是何人?手持兵刃闖進資政殿,意欲何為?”趙構不悅的喝道。
“趙構!本將是京師衛副指揮使關勝!特來取你性命!”來者不是別人,正是被陸游等人放進城來地關勝。趙構一個寒戰,京師衛?關勝?不是率軍攻城的敵將嗎?他怎麼出現在朕的資政殿上?
正百思不得其解之際,雜亂的腳步聲響起,士兵,武將,文官,各色各樣的人都奔到了殿上。趙構往下一瞧,倒也有幾個認識的,可自己地部屬,怎麼跟關勝在一起?
關勝把大刀往身邊地士兵手中一遞,從懷中掏出一樣東西來,示於眾人道:“天子明詔!”眾人一聽,紛紛下跪聽旨。
“……趙構倒行逆施,天怒人怨,更兼勾結外族,圖謀不軌,置黎民於水火之中,罪大惡極,罄竹難書,杭州城破之日,就地正法……”
趙構似乎仍舊沒有弄清楚眼前到底是怎麼一回事,使勁搖了搖腦袋,再往下一看,卻發現關勝提著大刀趕了上來。
顫抖著站起身來,指著關勝問道:“你,你想幹什麼?朕,朕是天子……”
“天子在汴京城裡,一國豈有無君!”關勝一聲厲喝,舉起了大刀。
趙構嚇得跌坐在地上,失聲叫道:“你,你不能!我是徽宗皇親地血脈,先帝的胞弟,你不能殺我!”
關勝聽罷,倒是把刀放下了,蹲下身子,對趙構說道:“是,沒錯,你是皇族血脈,可攝政王鈞旨,只要死的,不要活的。”說罷,憤然起身,手起刀落,一刀斬趙構於龍椅之前,血濺七步……
第三桶 第一百五十九碗 全國一心 支援前線更新時間:2007…12…28 17:40:27 本章字數:5749
年八月,徽宗第九子,御封康王,後封平東王的趙構逆,勾結外族,被南府軍將領關勝,斬殺於杭州偽皇宮內的資政殿上。趙構一死,杭州守軍繳械投降,關勝奉王鈺密令,將趙構首級,星夜送往汴京。同時,將杭州文武官員名冊上交,聽候王鈺發落。
張浚接到趙構杭州告急的軍令後,星夜兼程,回師救援,卻被埋伏於長江北岸的楊志兄弟半路截殺,時值汛期,江水暴漲,張浚所部,死傷慘重,本欲退回江南西大營,奈何與此同時,韓世忠率西北軍,打向了柴桂的老巢廣西。柴桂聞訊後,再也顧不得岌岌可危的西大營,調回兵馬,趕回廣西。
韓臣忠本就沒有殺往廣西,而是半路以逸待勞,與趕來的柴桂所部,戰於湘江。兩軍廝殺三天兩夜,江水盡赤,屍橫遍野,廣西兵馬的勇悍,超出韓世忠預料之外。按原定計劃,廣西軍撤退後,鄭成風所部應該迅速從西大營出兵,前後夾擊柴桂。
可事情並沒如韓世忠想像中那樣發展,西大營遭到張浚,柴桂兩軍強攻,所部士兵傷亡過半,建制被打殘。鄭成風雖然抱定必死決心,在柴桂撤退後,及時率軍追趕。奈何張浚此人,熟諳兵法,一見長江北岸有伏兵,就料定杭州已經沒有希望。他果斷決定,全軍撤回,與柴桂合兵一處。
當張浚數萬大軍撤至潭州時,正撞上準備出城追趕柴桂的鄭成風所部,兩軍大戰,鄭成風不敵,退入潭州。張浚圍困西大營,使韓臣忠兩面夾擊的戰術,難以實現。
本來。這是一個掃清內患的絕佳機會。張浚和柴桂若兵敗,則大宋國內,從此再無反對勢力。即使態勢沒有按照韓臣忠的設想發展,只要楊志兄弟及時增援,局面仍舊可以安定下來。
可惜的是,楊志對眼下的態勢作出了錯誤地判斷,在張浚所部撤退後,他並沒有西進之意,而是將兵馬帶向了杭州。此舉,意圖非常明顯。要與關勝爭功。只因當初一同歸順王鈺的梁山舊部,林沖,呼延灼都成為一方面的統帥,秦明索超,也是攝政王的愛將,關勝董平,更是屢屢得到重用。惟獨他兄弟二人,高不成,低不就。
楊志的一念之私,對於整個戰局的影響,是極其嚴重的。鄭成風被困於潭州,韓世忠所部與柴桂大戰於湘江。進退兩難。八月二十一,柴桂撕破韓世忠佈下的防線。退入老巢廣西,韓臣忠親自領軍追趕,張浚聞訊後,布疑兵於潭州城前,牽制鄭成風,而自己則秘密率三萬精兵,追趕韓世忠,以圖形成夾擊之勢。
韓臣忠的設想,自己沒有實現。倒讓張浚撿了一個現成。戰火燒遍南方,幾十萬大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