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部分(第1/4 頁)
“那樣的話,宋,蒙,金三國鼎立,誰也不敢輕舉妄動,我們正可藉此機會,積極擴充實力,待到時機成熟之後,蒙古人就再也不用看誰的臉色,奉誰為皇帝。不僅如此,我們蒙古人要還作女真人的皇帝,作漢人的皇帝。那個時候,才是真正地復仇。”
也速該一席話,入情入理,也確是可行之策。他一說完,便有幾人附議。
“王子,你還年輕,對仇恨沒有我們這幫老傢伙這樣刻骨。面對仇人,不但不報仇,反而幫助他們,討好他們,這絕對辦不到!如果大汗號召我們,與宋軍開戰,親手殺死女真俘虜,我二話不說,原為先鋒!可如果讓我去替女真人賣命,我寧死也不肯。”這位蒙古人看起來年紀頗大,說起女真人時,滿臉怨毒之色令人側目。
“不錯!大汗要麼放宋軍帶俘虜回去,讓大宋的皇帝和攝政王去處置他們,要麼就把他們殺死在這裡,以祭奠俺巴孩大汗在天之靈,沒有第三條路可走!”
雖然早料到會有反對地聲音,可忽圖刺沒想到,眾首領竟然會如此激烈。偏執,根本沒有絲毫商量的餘地。這個大好機會白白喪失,以後再也不會有,女真俘虜一旦被帶回大宋,勢必使他們舉國振奮,那時,大宋軍隊四面出擊,滅亡金國,蒙古人會孤立無援。王鈺是絕對不會允許一個強大的蒙古矗立在他的北方。
側,豈容他人酣睡?
夜幕降臨。一望無際的軍營之中,堆堆篝火地灰燼還不時跳出幾顆火星,宋軍將士似乎已經入睡,只有少量的警戒部隊在負責巡邏。
可事實並非如此,所有軍帳中,將士們都鎧甲在身,武器在手。正所謂枕戈待旦。上頭已經秘密傳下軍令,明日一早,返回大宋。
雖然離開國境十天不到,但這場殊死搏殺,使得數萬漢家兒郎埋骨在異國他鄉。如今又滯留在這虎狼之地,將士們歸心似箭。急欲回到故鄉。
中軍大帳之中,韓毅正在擦拭著他的寶劍。這口太祖皇帝當年用過的天子劍。是當初徽宗先帝賜給他的,本來是用於斬殺王鈺。可誰曾想到,這口劍現在正在為王鈺戰鬥。
“韓大人。”老將範道遠掀起帳簾,踏入帳中。
“範老將軍,你的部隊準備好了麼?”韓毅還劍入鞘,低聲問道。
“嗯,將士們都枕戈待旦,只等天明,便啟程回國。從這裡往西南方向走。六天就可以回到西夏。到時,董平都護一定會以盛大的場面歡迎遠征軍歸來。”範道遠說道。
韓毅微微頷首,不過明天早上,蒙古人會作何反應,還不得而知。不過他們應該不至於冒著與大宋翻臉的危險來搶奪俘虜,殺了俘虜,不但與大宋結怨,還會觸怒金國,兩面不討好。
“韓大人,卑職記得。去年王上曾經召集各衛戍區的最高軍事長官回京議事。當時,王上曾經允諾。首破上京者封王,擒獲敵酋者封郡王。如今首破上京,擒獲敵酋,都是您一人所為。這次回去之後,卑職恐怕就得尊稱您為王爺了。”
這倒是真有其事,去年王鈺為給敵人制造假象,曾經把黃河以北所有高階將領召回京城。當時就許下了如上承諾。或許王鈺當時說這話的目地,是為激勵將領們的戰鬥意志,而且恐怕是針對他那幾位嫡系將領,如林沖,呼延灼說的。
他恐怕也不會想到,首破上京,擒獲金帝的會是韓毅。終究會不會兌現他的承諾,誰也不敢保證。韓毅當然更不敢作此妄想,他這次領軍出征,是私自行動,幽雲諸公替他擔天大的風險,按軍法都該砍頭。這次回去,不但封不了王,他還決定主動向王鈺提出這件事情,自請處置,以免連累他人。
“呵呵,韓毅何德何能,敢作此妄想?為國征戰是軍人的本份,僅此而已。好了,就請範大人回去準備,明日為全軍先鋒。”韓毅輕笑道。
範道遠一點頭,正欲離開,剛走出數步,又折身問道:“上將軍,如果明日爆發衝突,如何處置?”這個問題很敏感,蒙古是大宋屬國,如果爆發衝突,不戰有失國體,戰則破壞兩家關係,這個責任太大,誰也擔不起。
不料,韓毅不假思索地說道:“如果爆發衝突,我們手中的武器不是燒火棍。”範道遠一愣之後,略施一禮,離開了軍帳。韓毅怕什麼呀?反正他是將死之人,光腳的不怕穿鞋的。
範道遠走後,韓毅合衣而臥,等待天明。
他大概不會想到,遠在千里之外,他效忠的領袖與他作著同樣的事情。
靖王府地書房裡,王鈺左手撐著頭,右手還提著毛筆,早已經睡熟了。那筆尖的墨,滴在了下面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