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部分(第2/4 頁)
判陸游的方向,越來越背離初衷,快演變成人身攻擊了,王鈺出來壓制。
“哎,列位臣工,休要動怒。本王早就說過,今天一切免責,任何人,發表任何意見,都不予追究。陸大人這個方案,雖然不完善,但也不是沒有道理。世上哪有十全十美,而且自古就有的制度?一步步來嘛。”
此時,德高望重的尚同良出班奏道:“王上,臣對陸大人地建議,持保留態度。且不說他的建議是對是錯,這麼大一個國家,如此貿然改革,萬一引發動亂,那就是牽一髮,而動全身,不得不防。”
他地話,代表了朝中許多大臣的意見。一時間,出班聲援他的大臣,絡繹不絕。
“本王看可以這樣嘛,不管好壞,總要試上一試。怕麻煩就不改革了?怕噎著還不吃飯了?你們地擔心,本王理解,咱們可以拿出一塊地方試一試,好,咱們全國推廣,不好,咱們懸崖勒馬,也不至於牽一髮動全身,是吧?內地已經長治久安,不好亂動,金國舊地剛剛收復,可以試試,破而後立嘛。本王的意見就是這些,列位臣工議議,是否可行。”
王鈺的意見,等於是定下了今後議論的基調,群臣中,縱然有反對者,但想到只是拿出一部分地區作實驗,也就不好開口了。反正拿金國舊地開刀,亂也就亂了,本來現在也沒有穩定下來嘛。
當下,大臣們議論之後,形成了統一意見。原則上同意在原金國舊地設立這樣一個大的行政區域,檢驗新制度。至於細則,還要從長計議,千萬急不得,必須要拿出一個切實可行的方案來。而且,軍政必須分開,行政長官和軍事長官決不能是同一個人,軍政必須互不干涉。
在隨後長達一個多月的討論中,大宋中央機構逐漸達成共識。在王鈺的授意下,一批大臣提出了這樣一個方案。
因為大宋管理內政的最高機構,是中書省。那麼新的地方行政機構,應該是代表中央機構管理地方的,為了突顯這個機構是中央直接委派,直接對中央負責,所以這個機構的全稱,應該是“行中書省”,行字,是行使,施行,執行的意思。也就是說代表中央朝廷,到地方上行使“中書省”的權力,簡稱“行省”或“省”。
省的最高長官,應為文職,因為他是行使中書省的權力,按理講,應該是正一品大員。但為了彰顯中央的權威,降半級,為從一品,稱為“督察使”。行省長官以下,設立一系列與六部相對應的行政部門,協助督察使管理一省之內的各種事務。
省下,只劃分府縣兩級,特別重要的縣,由省直接管轄。這樣,就形成縣,府,省,中央四級,行政區域有了明確有從屬關係。督察使任期為四年,原則上不連任,若有特殊情況,至多連任一期。督察使必須要有在地方和中央任職的雙重履歷,方可擔任。並且對年齡也有限制,五十五歲以下,三十歲以上者,方可擔任省級行政長官。
這樣一規定下來,朝廷裡夠資格擔任大宋第一任省級行政長官的人可就不多了。而且還要有雙重任職履歷,並且要有很強的能力,能獨擋一面。
挑來挑去,最後王鈺發現了一個人。這個人在地方上擔任過知府,又在京城擔任過府尹,還被流放過嶺南,現任吏部尚書,年齡也剛好在五十五歲這個坎以下,就是李綱。
第三桶 第兩百六十一碗 蒙古兩路攻宋更新時間:2008…2…15 10:31:30 本章字數:5758
王府往常這裡王鈺是來去自如,不過今天他似乎有些猶豫。在樓下站了很久,遲遲沒有抬腳往上走去。他和耶律南仙兩人,相識多年,成婚已久,本是知無不言,言無不盡的恩愛夫妻。可怪就怪在,靖王府不是尋常百姓家。
“夫人,王上在下面站了許久,一直沒有上來。”近仙樓裡的丫頭髮現了樓下的王鈺,回頭對耶律南仙說道。
“嗯?”耶律南仙感覺很意外,但隨之而來的是一陣奇異的感覺。她瞭解王鈺,如果不是出了什麼事情,他不會這樣,而且這件事情必定跟自己有關。走至窗前,從樓上望下去,王鈺仍舊揹負的著雙手,低頭站在近仙樓下,若有所思。正當她要開口叫時,王鈺突然抬起腳向樓上走來。
“你們下去吧。”心知王鈺這一來,肯定有事要說,耶律南仙先摒退了下人。
“見過王上。”兩名丫頭在門口撞見王鈺,向他行禮。
“嗯。”若是以前,王鈺一定會回一聲“好”,但這次他心境似乎不佳。淡淡的應了一聲,徑直入內坐下,也沒說什麼事,就那麼默不作聲的坐著。
耶律南仙取過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