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7部分(第1/4 頁)
�ァ�
東北軍地剽悍,多少給了王鈺一些安慰。可剛剛輕鬆一陣,蕭充和岳飛的摺子又上來了。岳飛一路追擊蒙古軍隊,在距離上京五百餘里之外的極寒地帶,蒙古放出一支奇兵,讓岳飛所部吃了大虧。
奏摺中說,蒙古人的這支軍隊,並不是由人組成,而是“獸體大如驢,吼如獅,行如虎,訓練有素,極得章法。我部戰馬,倉皇逃竄,騎士多不能控,由是慘敗……”
王鈺看得莫名其妙,我最精銳地騎兵之一,竟然被一群野獸打敗?這是什麼道理?難不成《三國演義》裡面諸葛亮南征孟獲時地瘋牛陣來了?
質疑前線軍隊隱瞞實情,王鈺下令斥責東北軍作戰不利,但沒有給出處分,嚴令其奮勇作戰,不得後退。
宋軍遭受王鈺掌權以來少有的敗績,不過他自己倒是有心理準備。因為當今天下,只有王鈺心裡明白,蒙古人是如何地勇猛善戰,滅金國,平西夏,亡大理,降南宋,崖山之後,再無中華……
跟這樣的敵人交手,誰也輕鬆不了,王鈺的打算,是趁蒙古人現在還沒有達到成吉思汗時代地巔峰狀態,一舉將其殲滅,剪除後患。
但老天爺似乎在考驗他,金國剛剛平定,國家消耗很大,短期之內,發動不了大規模的戰爭。偏偏南方又出現如此嚴重的雪災,分散了他的精力。
否則,以王鈺的強硬,怎會被人打到眼前來了,卻只是下令打一場“懲罰性質”的戰爭?早就傾全國之兵,深入草原,斬盡殺絕了。
正月底,童貫從江陵府發回奏報,雪災嚴重,道路隔絕,當務之急,是將朝廷發下的災糧,運進江陵。但此時如果按照老辦法,徵發民夫,顯然已經來不及了,請王鈺當機立斷。
王鈺經過慎重考慮之後,決定動用軍隊,他授意兵部下令給兩湖衛戍區,在保證安全的情況下,動用部分軍隊,幫助救災。他這一決定,開創了“軍隊救災”地先例。
軍令一下,兩湖的子弟兵們緊急出動,只不過這場仗,用的不是刀槍,而是鋤頭。月末,兩湖衛戍區總計調動兵力三萬有餘,打通了進入江陵的道路,將朝廷的賑災糧食運入城中。
與此同時,川衛戍區也收到了命令,出動軍隊幫助救災。但川地區,情況太過惡劣,一來交通不利,許多地方只有羊腸小道,甚至極為崎嶇地山路。士兵們,只能用肩膀扛著麻袋,走在崇山峻嶺之間,甚至挨家挨戶,翻山越嶺去送糧,其艱難情況,可想而知。
但令人欣慰的是,朝廷地態度和行動,獲得了民心。自從欽差大臣南下主持抗災的訊息傳出之外,廣大的災區再也沒有發生過嚴重地騷亂,至多也就是搶奪糧食的“刑事案件”,沒有誰再把矛頭對準朝廷。
此次內憂外患,近年罕見,考驗著王鈺和以他為首的朝廷。而正月底開始,南方的大雪開始逐漸停止,雪災的威脅遲早會被消除,百姓的生活終究要恢復正常。而北方的軍事威脅,到目前為止,還沒有解除的跡象。而耶律南仙去了十多天,至今沒有音訊傳回,耶律大石是生是死,不得而知。
第三桶 第兩百六十六碗 鐵木真出世更新時間:2008…3…2 11:08:44 本章字數:5763
軍營裡,除了偶爾爆發出一點聲響的篝火外,再靜。勞累計程車兵們早已經進入夢鄉,離開故鄉,遠征北地,他們太需要休息了。
可岳飛卻睡不著,他坐在一堆篝火旁邊,神情專注的想著什麼,時不時的往火堆上添兩根柴。他投身行伍的時候,因為輕信康王趙構的謊言,加入叛軍,明珠暗投。幸得王上不棄,委以重傷,這些年來,因功累遷至奉寧軍承宣使,義武侯。生逢其時,得遇明主,這本是大幸,而他骨子裡面的忠義情懷,使得他無時無刻不在想著報答王鈺的知遇之恩。
可這一次,他居然戰敗了。領著兩萬四千多人的精銳部隊,追趕蒙古大汗忽圖刺的潰敗之軍,竟然被中途逆轉,一敗塗地。他至今不明白,那支“軍隊”到底是什麼?自己熟讀兵書,可歷代兵家也從來沒有記載過這樣的戰鬥。
那些呲牙裂嘴,窮兇極惡的野獸,到底是什麼?為什麼訓練有素的戰馬,會那麼怕它們?連自己的主人也顧不得?蒙古人又是如何訓練出這樣一支奇兵?這個問題不解決,我軍的精銳騎兵,就派不上用場。
沉思良久,不得要領,岳飛嘆了口氣,站起身來。當他起身之時,所著鎧甲上已經結冰,隨著他的動作,薄冰迸裂,鏗然作響。北地的嚴寒,實在是對宋軍最大的考驗。
一將悄然而來,不到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