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5部分(第2/4 頁)
王上離京的訊息也只有我們三人知道。可王上在邊境上遭受到了金兵的襲擊,險遭不測,大批忠勇的將士因此殉國。已故燕國公种師中的公子種霸,也為國捐軀,王上極為震怒!此事必然是有人通風報信,洩漏國家機密。”吳用說的這些,尚同良都知道。
是以,聽完之後,他問道:“不錯,老夫也一直想不明白,王上回京之後,為什麼不展開調查?”
吳用微微一笑,搖頭道:“錯,王上一直在查,只是這件事情關係重大,普通衙門幹不了。實不相瞞,這事一直是樞密相公在親自掛帥,秘密調查。”
尚同良聞言一愣,隨即釋然,王上不管要幹什麼,不管透過哪個衙門,中書省不可能不知道。但樞密院例外,它名義上只對皇帝負責,實際只對王上負責,不經過任何機構,甚至在得到允許地情況下,可以繞過刑部和大理寺,單獨執法。王上這麼做,恐怕也是為了極度保密吧。
“眼下,這件事情已經快要水落石出了。”吳用說到這裡,沒有再往下說。以尚同良的經驗,他已經能夠想到了。
尚同良當然明白,這件事情擺明了是有內奸,而大宋國內,誰最希望王上出事?不就是那幾個人麼?再聯絡這段時間發生的事情。就不難想清楚了,原來是布了一個局,讓那個人自己往裡面跳。
“可以想見久的將來。一場巨大的政治風暴,就要開始了。唉,家僅有地一個聰明人。可惜啊。”尚同良為官多年,侍奉過幾代君王。此時想起將要發生的事情,仍舊不免感到心驚膽戰。
吳用卻不以為然。問道:“尚相以為王上要針對地人是誰?”
這個問題還用問麼?當然是福王趙啊,兩位攝政王,要是其中一位是個內通外國的漢奸,這屎盆子還不夠大麼?福王恐怕性命都難保。可吳用不會無端地這麼問一句,難不成,王上另有深意?
“還請吳大人賜教。”
吳用停住了腳步,神情異樣地看了看這位老同僚,良久。像是下了決心一般,小聲說道:“不僅僅是福王。王上今天閉門謝客,不上早朝,是有意向宮中示弱。據我估計,福王現在狗急跳牆。一定會有更大的動作,而且一定會求助於宮中。到時候這場風暴會越演越烈。不可避免地會把太后牽扯進來。”
尚同良大驚!難道,王上竟然連太后也要一鍋端?
沒等他從震驚中回過神來,吳用又晴天霹靂似的說出了一段話:“蔡太后是個不甘心又沒主見的人。她一旦受到福王鼓惑,一定會有所舉動。到時候,福王一倒臺,蔡太后跟著遭殃。還不說別地,就問她一個干預朝政,結黨營私的罪名,足可以廢掉她的太后尊號,打入冷宮。這就是為什麼王上最近一反常態,任那些跳樑小醜蹦噠的原因。”
尚同良此時心中的震驚,真是難以言表。福王固然是個英才,可他雖然有天分,但實際操作手段上,遠遠不如王上來得駕輕就熟,怎麼鬥啊。看來,趙家倒黴的日子不遠了,到時候,天下就得改姓。想起趙家統治天下一百多年,眼看著就要走到盡頭,不由得心中一陣感慨。
突然一個機靈,吳大人為什麼要單獨告訴我這些?
“吳大人,敢問一聲,您為什麼……”
吳用微嘆了口氣,神色為之一暗:“尚相,不瞞你說,我的身體最近越來越差,估計撐不了多久了。我本是江湖草寇,一生懷才不遇,若非王上賞識提拔,哪有今日?我雖然一直兢兢業業盡忠王上,但我百年之後,何人可繼此任?尚相是王上信任之人,當年蔡京還在的時候,你就為王上仗義執言,不惜隻身與蔡黨爭鬥,王上雖然沒有對你說過,但跟我經常提起,言談之中,對此事十分感懷。如果我所料不差,王上一旦君臨天下,你就是百官領袖,朝廷首輔。”
尚同良趕緊說道:“老夫何德何能,敢作此妄想?”話雖這麼說,但實際情況恐怕地確如此。王鈺一旦稱帝,中書省長官的位置空出來了,童太師年事已高,必然請辭,尚書省又空出來了。吳用年紀也大了,身體又不好,朝中有這個資格和背景擔任如此重要職務的,恐怕就只有尚同良了。至於孟昭,以他的性格,肯定是調任門下省的長官,負責稽核聖旨詔命。
“尚相不必謙虛,吳用今天把這些不該說地話都告訴你,就是希望你要有個心理準備。像今天這樣的事情,千萬不要再參與了,在這種緊要關頭,你要做地就是小心揣摩王上的用意,萬萬不可跟錯了方向才是啊。”吳用語重心長的叮囑道。
尚同良此時方才明白吳用良苦用心,一則為他對王上地忠心耿耿而感動,二則感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