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部分(第3/4 頁)
。眾人一見,面面相覷,預感不妙。
“……西北軍於極北苦寒之地,遭遇金國大軍伏擊,傷亡慘重,六萬人馬,僅剩四千餘騎。據悉,此路金軍指揮將領,乃沈王兀朮。眼下,龍化儀坤兩城守軍堅守不出,我軍久攻不下,若北面金軍南下,我部壓力頗大。然臣所懼者,不止於此。尤慮董部覆亡,致使我國家西北門戶大開,蒙古若生異心,則河北諸地。必遭威脅,請朝廷務必謹慎……”
看完之後,王鈺良久無語。心中如五味雜陳,不是滋味。目光落在吳用身上,方追憶當年點董平為寧夏都護時。吳用再三勸諫,董平言過其實,不可大用。自己不聽忠言,一意孤行,方有今日之敗。
西北軍全軍覆沒,原因看似董平貪功冒進,根源卻在自己身上。若當初聽得進吳用進諫,何致有今日六萬漢家兒郎。埋骨他鄉?
眾官見王鈺沉默不言,神色怪異,一時訝異。吳用見狀,上前問道:“王上,可是戰事不利?”這裡地人。恐怕也只有他敢在這個時候去問王鈺了。
什麼話也沒有說,把那兩道戰報遞交給吳用。王鈺搖了搖頭,步出偏廳,站在屋簷之下。
大臣們立即向吳用靠過來。一起翻看那兩道戰報,直看得眾人魂飛魄散!西北軍六萬人,這麼就完了?開戰一月,三路大軍只剩下兩路,現在整個戰區,壓力都集中到南府軍林沖身上,這仗還怎麼打?那邊蕭充還眼巴巴的望著友軍及時東進,協同作戰,完了,部署全亂套了!
“董平怎麼搞的嘛!朝廷三令五申,南下接防,不可向北推進,他怎麼明知故犯?埋頭往人家陷阱裡衝?”
“荒唐!身為軍隊高階將領,不聽號令,擅自作主,我看他是自視太高!”
吳用制止了眾官發言:“現在不是追究責任的時候,林大將軍憂慮西北局勢。各位注意到沒有,董平全軍覆沒地地點,正是蒙古人地勢力範圍。他們居然讓十多萬金兵,在他們的眼皮子底下,埋伏了這麼久!這是什麼意思?”薑是老地辣,吳用一眼就看穿了問題地所在。
“很明顯嘛!這就是坐山觀虎鬥!開戰之前,朝廷就下令給蒙古大汗,讓他配合作戰。現在,人家眼看著我們六萬人陷入重圍,卻按兵不動,狼子野心,昭然若揭。哼,三姓家奴,別指望他們了。”劉三石氣憤難當,破口罵道。所謂三姓家奴,是指蒙古人先後臣服於遼國,金國,大宋,現在人家羽翼豐滿了,不用你罩著了,而且還要反過來咬你一口。
“大司馬早就說過,蒙古人有野心,果不其然吶。現在西北軍沒了,朝廷必須要提醒呼延灼,种師道這兩位,小心蒙古人舉兵南下。”兵部尚書韓世忠適時說道。
吳用朝外看了一眼,王鈺揹負雙手,站在屋簷之下,一動不動。王上現在的心情可以想像得到,北伐金國,是他籌備多年地大事,如今進展不順,換成誰也不會好受。自己當初提醒過他,董平這個人,帶在身邊用用還算順手,千萬不能放他獨擋一面。現在不幸言中,王上肯定面子上過不去。
“諸位大人,一會兒千萬不可批評董平。若王上問起如此處置,大家直接講出辦法就行,不要多嘴。”吳用小聲提醒諸位同僚。眾人雖不解其意,但深知吳大人熟悉王上脾氣,聽他地沒有錯。
這時,王鈺回到廳中,望著地圖出神,眾官小心翼翼,惟恐觸了他的逆鱗,連大氣也不敢喘一口。
“西北軍沒了,寧夏都護府兵力薄弱,蒙古人若是趁機南下,如之奈何?”良久,王鈺才開口問道。
眾官沉默不言,韓毅見眾人都不說話,遂言道:“王上,臣倒暫時不擔心蒙古人,他們這個時候不會與大宋公然翻臉。臣擔心的,恰恰是西涼王李乾順。”
“嗯?李乾順?擔心他作甚?”王鈺也有恍神地時候,沒有察覺到其中的意思。
“王上有所不知,董平在鎮守西夏之時,驕橫跋扈,目中無人,時常侮辱西夏王室,惹得天怒人怨。若党項人忍耐不住,趁他出兵北伐之際,興師作亂,而寧夏都護府兵力薄弱,恐怕難以抵抗。”
韓毅這番話,聽得眾臣臉都白了,剛剛還在提醒,不要批評董平,可大司馬怎麼就聽不進去呢?你明著是在批評董平,實際上是在打王上的耳光,批評他用人不當!你這不是自找沒趣嗎?
果然,王鈺一聽,臉色更加陰沉,長嘆一聲。既而問道:“董平眼下已經押解回京,聽候發落,諸位大人以為,當如何處置為妥?”他問這話時。心情是很沉重的,董平也是他的元老大臣了,當年梁山九虎。連同吳用,一起隨他鎮守幽州,造就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