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4部分(第3/4 頁)
,疾馳而去!
話分兩頭說,這一頭蕭充怨恨朝廷對他不義,不進京城,調頭而去。而另一頭,京師衛徐寧的三萬精銳已經開出京城北門,正打算要到三十里以外排開陣勢,嚴陣以待。
“都這把老骨頭了,還賊心不死!枉自先帝當年對他那般信任!今日他若敢來犯我,定叫他有來無回!這個契丹狗賊!”徐寧也是一把年紀了,脾氣仍舊這般火爆,一路上罵不絕口。
可他這三萬大軍,浩浩蕩蕩,還沒有開到三十里地地方,前軍報告,說是有一小隊兵馬正朝這邊過來。
徐寧在氣頭上,提了他的鉤鐮槍,親自打馬出陣,想要迎敵。但仔細一看,這一“小”隊人馬未免也太小了吧,不過三四十人而已。再仔細一看,徐寧愣住了,那不是……
話說蕭充調轉方向,直奔雲州,心裡滿是仇恨。想自己雖然有契丹血統,可母親總歸是漢人,自己吃的是漢人地奶長大,從來沒有把漢人當作仇敵。長大以來,投入宋軍,也想精忠報國。後來終於得到先帝的賞識,平步青雲,得償所願。
可惜啊,先帝走得太早,而他的兒子卻如此不爭氣,剛一上臺,就想著殺掉功臣。唉,子不類父,這小皇帝早晚要把先帝浴血奮戰打下的基業給敗光!
“慢!”突如其來,蕭充勒住韁繩,停了下來。部將們急忙勒停戰馬,面面相覷,不知道大將軍為何突然停下來。再看他神情,一時陰,一時晴,一會兒眉頭緊皺,一會兒若有所思。
如果皇帝真要置自己於死地,最快捷,最安全的辦法,就是等自己回到京城,可以不費吹灰之力取了自己的人頭。如果他想要自己回京城,沒有理由鬧得滿城風雨,讓京城地百姓都以為自己造反了。他是皇帝,他根本沒有必要造這個輿論!
那這裡面有什麼玄機呢?這場謠言地直接作用,就是讓自己不回京城,這顯然不是皇帝想要地。那也就是說,這不是皇帝的意思。
那就怪了,既然不是皇帝,誰吃飽了沒事幹造這種謠?那京師衛地軍隊出城迎敵,又作何解釋?
千頭萬緒一時理不清楚,蕭充搖了搖頭,做了一個假設。就是假如自己不回京城,甚至於造反了,得益的是誰?
這麼一想,有些明白了。不是一直寫信傳話給自己,說是關鍵時候需要幫助麼?自己如何回到京城,不管是被厚待還是被殺害,都不是她所想看到的。這麼一來,完全合情合理。不過心裡到底還是有些遲疑,畢竟這關係到性命,誰也不敢大意。思之再三,蕭充一揚馬鞭:“回去!進京城!”
第三桶 第三百二十二碗 從陸上強權到海上霸主
寧在想,是不是自己老眼昏花了,那正朝自己過來的是誰?他兩人雖然沒有什麼交情,可在御前軍事會議上見過面,那人就是蕭充,不會有錯的。可他不是造反了麼?就帶這點人馬?他如果不是失心瘋,就是吃錯藥了!
“是蕭充!老將軍,殺過去!”部將大聲吆喝道。
徐寧一舉槍,部下以為他要下命令了,都作好了戰鬥準備,可卻聽到他說:“慢,事情古怪,待我過去問問清楚,你們都不要跟。”所謂藝高人膽大的,說的就是徐寧這種,當年梁山的金槍客,如今寶刀不老。
只見這位將單槍匹馬奔出陣去,距離兩丈之外勒住戰馬,抗聲問道:“蕭充!你膽敢犯上作亂!可認得老夫徐寧麼?”
蕭充亦停步不前,拱手問道:“徐老將軍,多日不見,風采依舊。”
“哼,少來這套!我且問你,你要造反,何以只帶這點人馬?今天你要是說不清楚,老夫手裡的鉤鐮金槍,好多年沒有沾過血了。”這話倒是不假,因為對王鈺的絕對忠誠,徐寧一直被委任為京師衛的軍事長官,多年不換。
蕭充不慌不忙,從容答道:“正如老將軍所言,若蕭某真有異心,何以不帶大軍前來?這三四十騎,恐怕不還不夠老將軍你塞牙縫的。想必京中出了奸臣,在天子面前進讒言,又在坊間四處造謠,無非就是想害我而已。”
徐寧看得雲山霧罩,蕭充說得倒也有理。他只帶三四十騎,顯然不會是攻打京城。可京裡傳得沸沸揚揚,總不會是空穴來風吧?正疑惑時,又聽蕭充說道:“老將軍,你我同殿為臣,都為先帝效過死命,浴血沙場。如今先帝雖然不在了,可蕭某這顆忠心,還是不變的。”
徐寧聽罷,也感覺這事情有些蹊蹺。你說雲州離北京到底還有一天路程。蕭充若要造反,自然做得極為隱秘,又為何讓全城百姓都知道了?這對他沒有好處吧?難道真是有人陷害忠良?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