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7部分(第1/4 頁)
睦鋃濟靼祝�皇敲蝗巳ネ逼普獠憒盎е蕉�選�
“行了,早朝開始。”王鈺揮了揮手,恢復常態。
散朝之後,王鈺回到中書省政事堂,悶悶不樂。召集幾位副相商議對策,可一時之間,誰也拿不出一個可行地辦法來。
“王上,實在不行,朝廷就抓一兩個代表人物,威懾一下。這些讀書人,不當家不知柴米貴,站著說話不腰疼,成天地批評這,批評那,這也不滿,那也不滿,等他們將來考中進士作了官,就知道其中滋味了。”參知政事商仲揚提議道。
“哼,就這等腐儒之輩,把精力都放在舞文弄墨上,沒有一點經世致用的才幹,考不考得中還得兩說。就算考中了,估計也不是什麼好官,我要是當主考官,絕不錄取這樣的人。”孟昭在一旁冷哼道。眾臣嚇了一跳,這話恐怕也只有孟相敢說,而且還是在王上面前。
“哈哈,所以本王才不敢用孟相作科舉主考官。”王鈺說笑道。眾人一聽,也都笑了起來,氣氛一時輕鬆下來。
可笑歸笑,問題還沒有解決呢。政事堂裡,一時沉默,良久,忽聽一位大人嘆道:“唉,當初咱們十年寒窗,讀書搏取功名地時候,也是這般目空一切,敢說敢做。可後來作了官才知道,都不容易,其實文章誰不會寫。”
尚同良聽到這句話,猛然一抬頭,突然說道:“王上,有辦法了。”
“哦,尚相有妙計,不妨講來聽聽。”王鈺趕緊問道。
“盧大人地話提醒了臣,文章誰不會寫?他們能寫,朝廷就沒人會寫麼?他們寫文章抨擊遷都,朝廷也可以讓人寫文章,擁護遷都。把遷都的好處,詳細說明,讓老百姓都知道,遷都不僅不會把國家搞亂,正好相反,是要讓國家穩定。”
“哎呀,尚相所言極是!朝廷來個針鋒相對,咱們不用抓人,以彼之道還施彼身。可是,寫這幾篇文章的人,可是當世有名地名士,筆力老道。咱們這些老臣雖然也是正經的科舉出身,但幾十年來處理政務,怕是荒廢了書本,寫不出來了。讓誰去提這根筆桿子呢?”商仲揚疑惑道。
王鈺對這個辦法很滿意,聽他提起人選,不知道怎麼的,就想起一個人來。這位如果自己不出現,可是宋朝一位偉大的愛國詞人,南宋地文壇領袖,在中國文學史上有著崇高的地位。
“若要動筆桿子,非陸游不可。”
眾臣一聽,都表示同意,陸游作官嫩了點。可文采飛揚。筆力雄勁,滿朝文武,誰不知道?咦。陸游陸判官呢?
當時陸游正在政事堂後面五房取閱檔案,聽王上召見。趕緊入內。王鈺把事情一說。陸游當即領命。
“陸游,寫文章的這幾位可是當世名士,博學多才啊。你寫得過人家嗎?”尚同良知道陸游這人。年輕氣盛,所以故意拿話激他。
果然,陸游一聽。豪氣頓生:“王上,諸位大人。不是臣誇口,那幾篇文章,臣也看過。一股子酸腐味,不過如此。臣敢立軍令狀,寫得那幾位所謂的大儒連還筆的底氣都沒有。”
王鈺聽罷,表彰了他幾句,心中暗想。都說文人相輕。自古文無第一。武無第二,大概就是這個意思吧。
陸游說到做到,第二天。便有一篇文筆犀利,大氣雄渾地文章問世。一時之間,京城之內。老少傳閱。他在文章中,將幾位“大儒”地觀點逐一反駁。批得體無完膚。將遷都地好處,條條件件,說得清清楚楚。
王鈺推波助瀾。又從翰林院中挑選幾位善於此道的飽學之士,從旁相助。八月地京城,上演了一出精彩地筆戰。個個飽讀聖賢書的文人們,以筆作刀,互相攻伐,熱鬧非凡。
一時之間,輿論大清,百姓們地疑慮漸漸消除。據傳言,有位抨擊朝政的老夫子,讀了陸游地文章之後,氣得臥,昏迷過去,醒來之後,折斷自己地毛筆,說是要再年詩書。
京城西郊,小竹庵。
這一處遠避鬧市的世外桃源,建於汴京城西北角的群山之中。這處廟宇是由童素顏出資修建的,王鈺命令樞密院將李清照秘密轉移,嚴加保護,前思後想,就弄到這裡來。因為這裡是佛門清靜地,又是尼姑庵,樞密院那幫大老爺們自然是不適合呆,再者李清照是個女人,保護她也諸多不便。王鈺於是精挑細選了幾位女探子在此,一來照顧,二則保護。
王鈺的車駕到這裡的時候,已經是傍晚了,為了避免驚擾,他身著便服,只帶了幾名衛士。到了庵外,連衛士也留在外頭,隻身入內。
他雖然不信神佛,但還是上前給佛祖金身作了個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