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部分(第1/4 頁)
代效忠大燕,甘供驅策。
大燕帝國對蒙古的重大勝利,使得中華國威更上臺階,遠播海外。各藩國陸續上表祝賀,周國皇帝柴桂也派遣使節到北京,表示祝賀,並送來賀禮。
臘月,有功將領代表回到北京面聖,王鈺高度讚賞了將士們的忠勇,大加封賞。
河北兵馬大元帥林沖,功勞卓著。特加大司馬銜,遷齊國公,賞黃金萬兩,極盡榮寵。其子林淵。也被封為烈武侯,升兩級軍銜。就在詔命下達的第二天,皇帝王鈺似乎這樣的封賞還不能夠體現林沖擊敗蒙古的豐功偉績。再度下旨,封自己這位異姓兄弟為河間郡王!林沖成為韓毅之後,又一個因軍功而封王地將領。他在朝野的聲望。一時達到頂峰。
而王鈺特別關愛的岳飛,則被封為雲州郡公,加保和殿大學士,賞賜頗豐。其他有功將領,有楊再興等人,也各有封賞,可謂皇恩浩蕩。
這該封的都封了,該賞地也賞了。惟獨呼延灼一人,回到京城日久,既不見封賞,也不見懲罰,連句話也沒有。皇帝似乎在有意冷落他。
“再過來點,不是。左邊左邊,好好好,就這樣。”林沖府前。少府監的官員奉旨送來了“河間郡王府”的門匾,以及郡王地朝服和儀仗。王爺大敗蒙古,聖上龍顏大悅,這封賞自然就是特別照顧了。
一身常服的林沖出現在大門口,少將軍林淵緊隨基後,眾人一見,紛紛上前拜見。林沖命家人持金銀答謝。
“多謝王爺!此次平定蒙古,王爺居功至偉。下官聽說,聖上準備在宮中舉行盛大宴會,為王爺及平蒙有功之臣慶祝。”少府監一位官員滿臉堆笑的對林沖說道。
“為國征戰,是盡人臣本分,不敢居功,這都是聖上神威所至。”林沖謙虛地表示道。
“哎,王爺何必過於謙恭?蒙古是聖上的心腹大患,此戰一舉剪除,從此以後,我大燕就高枕無憂了。對了,聽說王爺負傷,不知是否痊癒?”那官員又問道。
林沖對這突然到來的恭維似乎還不太適應,勉強的說道:“有功過問,已無大礙。”
“那就好,那就好!王爺是柱國之臣,可要保重身體才是。下官已經辦完了公事,就此告辭,王爺留步。”那官員連作了幾個揖,這才千恩萬謝的走了。
林沖目送他離去,苦笑道:“這幾日,王府的門檻都要被踏破了。看來,我還些離京,回到軍中。在軍隊裡呆得太久,實在不習慣往來逢迎。”
“父親勞苦功高,平定蒙古,普天之下,一人而已。大臣們來套套交情,也是人之常情。”林淵在背後笑道。
不料這句隨口而出的話,卻遭到了林沖的痛斥:“胡說八道!自古以來,居功自傲,就是取禍之道。做人要懂是惜福知足,林家地一切都是聖上給的。你小子以為就憑你那點戰功,能夠封侯?知道東北軍的馮擒虎麼?人家那是戰功赫赫,可到死都沒有封到侯,還是死後追封的。今後再讓我聽到這樣的話,就賞你一百軍棍。”一席話,說得林淵諾諾連聲,不敢再造次。
父子二人正要回府,林淵突然看到又一頂官轎正往王府而來,這官轎還是從三品大員地規格,又是哪位大人來串門了?等那轎子在王府門口落下,轎中之人走出來,林家父子才發現,原來是尚書左僕射吳弼,吳用的二公子。
那吳弼不過三十幾歲,可這人才學過人,十九歲就考中進士作官,因為他父親地原因,王鈺對他也特別關愛,累升至尚書左僕射,成為天子近臣。
“侄兒給叔父道喜,拜見王爺。”吳弼倒頭便拜,林沖親手上前扶住。因吳用林沖二人,同是梁山出身,私交甚厚,兩家往日就走動頻繁,所以吳弼對林沖以叔父稱之。
“吳大人客氣了,請裡面用茶。”林沖笑道。與林淵見過禮之後,三人共同進府。到了茶廳,分賓主落座,下人奉上茶水,寒暄已畢,吳弼道明瞭來意。
“侄兒此來,一則是為祝賀叔父凱旋封王,二來是有件事情要和叔父商量。”
其實在喝茶的時候,林沖就在觀察這吳弼。因他常年在外帶兵,對這些子侄輩們不太熟悉。他發現,這吳弼品貌倒也端正,不過全然沒有他父親那樣的沉穩和持重,為人輕佻,太過張揚。尤其是他身上所佩帶地飾物,林沖卻是識貨的人,他身上所佩帶的金銀玉器,加一加,恐怕就超過三千兩白銀了。三品官,一年的俸祿,也不過四五千兩。
“哦?吳大人有事,直說無妨。”林沖捧起茶杯說道。
吳弼輕咳兩聲,看了林沖一眼,賠笑道:“是這樣的,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