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部分(第3/4 頁)
量少,那只是一種營銷策略。兩種酒都有好幾十萬瓶,而且今年還會釀造。日後絕對不會少。
現在限量銷售,可以讓兩種酒的保持名氣,但又因為這兩種酒的數量公眾也知道。所以也不會有人拿來收藏,最多就是喝的比較矜持一些。
那會讓市場養成一種習慣,那兩種酒雖然價格昂貴,但是拿來喝的,而不是收藏的。那能為日後這兩種酒大量銷售打下良好的基礎。
“哈哈,我還以為你會再送我一箱呢!”
“你知道,藍湖葡萄酒,我已經交給我的營銷團隊出運作。在很多時候,我也得聽他們的。我想他們更希望是多賣出幾瓶。因為那是他們的業績。”林克開著玩笑說。“當然,我想我可以讓他們給你打折。”
“好吧。我會買的。也許我可以在電影的慶功會上開幾瓶宴客。”馬丁將話題引到電影上面。“你知道,從試映的情況看,加上現在我們擁有更多的放映螢幕,我們可以對電影票房有更多的期待。”
“這麼說,我們應該很有信心?”
“當然!我們完全可以有信心。發行方進行的市場調查結果表明,在大規模放映結束之前,電影在北美市場應該有一億五千萬美元的票房。當然,那只是初步的判斷,一切都要等上映之後才能確定。”
其實馬丁對發行方的評估還是很有信心的。因為只要經過試映的電影,發行方的調查準確率相當高。
林克聽說北美票房估計有一億五千萬美元,他心中也沒有多少的高興。
他知道像馬丁拍攝的獨立電影,電影拍攝出來,不僅要給院線分紅,還要給發行方的分紅。製作方能分到40%票房就算不錯了。而他們的投資是五千萬美元。算下來票房的盈利其實並不高。
他笑著說:“我想結果也差不了多少。不過電影有海外發行的計劃嗎?”
“你知道,我並不是什麼大導演,想要在海外發行中佔據更有利的份額,那需要電影在美國有好的表現。它在美國表現越好,我們和海外發行方談判中就越有利。”
林克他說到電影發行,就開口問:“現在電影的發行,業內的情況如何?”
每個國家對外國引進的電影都有限制。有些是對數量的限制,有些則是對引進企業的限制。
比如中國,每年限定引進的數量。同時僅有個別企業才有資格引進。而歐洲的很多國家也有那樣的規定,只有少數企業才有引進國外電影的資格。那就讓電影出口方在分紅談判中陷於不利的地位。
但是如果電影票房好的話,在歐洲市場,他們能談到更好的票房分成。
其實林克本身對電影的收入也不是很在乎。因為他知道,想要從電影本身得到大比例盈利,可能性不大。
低成本製作最後獲得高票房的電影,不是沒出現過。但事實上,那些錢都被髮行方賺了。因為那些低成本電影通常都是被髮行方買下才去放映的,發行方買下電影各種權力的價格,通常只是最後票房的零頭而已。
因為就算是電影製作者,對電影能不能賺錢也是沒把握的。能在放映之前就收回成本並且盈利,雖然盈利很少,但也是他們可以接受的。
而歷史上高票房的電影,實際上也是高投入。而且製作週期也是相對比較長,資金還要壓很長一段時間。僅僅靠票房分成,實際上賺不了多少錢,資金的利用率也比較低。所以說電影本身的收益率並不算高。
林克投資電影只是試水而已。或者說當時是想要找一個投資的出路。也可以說,他希望能提高自己的社會地位。
他對投資電影,唯一的想法就是在透過這個行業加大自己的影響力。
不過想要在這個行業施加影響力,方法不僅僅是投資電影。他還可以參與到發行,比如院線。還有媒體。
他這次來好萊塢,不僅僅是為了參加電影的首映式。同時也想和電影圈子裡的人聊一下電影這個行業。比如馬丁和諾蘭兄弟。
馬丁並不知道他對電影發行感興趣,只以為是好奇。他笑著說:“電影的發行,各個國家都有不同的規定。我比較熟悉的也就只有美國。”
他喝了一口酒,繼續說:“美國的電影發行方,可以是電影製作公司,也可以是單獨做發行的企業。甚至可以是擁有院線的公司。唯一的限制,就是製作電影的公司,不能擁有院線。至少明面是那樣。”
他說的也是事實。事實上很多的電影製作公司,雖然在公司名下沒有院線,但是他們可以吸收擁有院線的股東。那樣他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