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2部分(第2/4 頁)
回萬歲,一共五十八個番邦,從泉州傳來訊息,還有一些番邦因為路遠,無法在節前趕到了。”
這個數字已經有很多人和仁宗說過很多遍,仁宗自己也在sī下經常把那些翻過的國書拿過來數一數,念一念上面的名字。可以說他現在閉上也能說出那些番邦的名字,但是他總是喜歡別人再和他說一遍。
每說一遍,他的臉上都又掛起一絲笑容來。
陳元知道仁宗此刻非常jī動,想來燈會那天五十多個番邦,加上大宋的那些藩屬國,一起端著他們的貢品走過宋朝大街的時候,仁宗一定更有滿足感。
不過陳元並不滿足,現在來的一些人還都是亞洲範圍內的,大宋的腳步應該繼續往前。更何況就算是亞洲,也還有一個可以挑戰大宋的龐大的巨人還沒有被打倒。
“萬歲,現在張匡正只跑了半年的時間,臣相信,等到明年的時候,一定會有更多的國家漂洋過海前來的。”
仁宗的眼神放出一絲光芒,憧憬了一下:“朕沒有想到,遠洋居然有這樣的效果,先給那張匡正記上一功,等他回來,朕會好好的褒獎他一番。世美,夏相國說,這一次我們對番邦的賞賜也不能顯得小氣了,朕打算按照他們供奉的物品價格,多倍返還,你以為如何?”
陳元當然不會反對,大宋對這些藩屬國很大度,這沒有什麼不對,只要沒有大方到清朝的那個地步,只要財力允許可以這樣大度就行。
還有,仁宗對外大度,但是他自己確是一個很節儉的皇帝。
他一生都沒有吃過滿漢全席,只有犒賞大臣或者軍隊的時候仁宗才奢侈一點,平日裡他和妃子吃飯一般不超過四個菜,而且兩葷兩素。留大臣吃飯的時候也是看人數而定。
和清朝的皇帝即使國力已經不行了還動輒幾百萬幾千萬的修建什麼避暑山莊頤和園相比,仁宗從自己身上省點錢放在國家的臉面上,沒有什麼不對的地方。
陳元說道:“萬歲英明,這樣能彰顯我大宋的氣度。只是臣以為,除此之外,還當向他們在展示我大宋的軍力和國力。”
仁宗呵呵一笑:“看樣子你是接受那個徐積的觀念了,一面展示力量,一面懷柔,這辦法確實不錯,好吧,明天朕讓宋廣文彥博帶他們去軍營看看。”
大宋的禁軍有許多都已經開往邊疆了,不過汴京的駐軍始終保持在五萬人的規模。這個規模在宋朝的戰爭中算不上什麼,但是對於那些小國來說,震懾的作用應該是能起到的。
其實這些人已經被張匡正那個龐大的船隊震懾了,若非如此,他們不會來的。
“還有一件事情我拿不定主意,有個叫做細蘭的王國,這一次是他們的公主來的。”
陳元一聽是公主親自來的,馬上來了jīng神:“公主?”
仁宗點頭:“朕一開始也覺得奇怪,後來才知道,他們這個國家在三佛齊的北面,距離朱羅國比較近。最近三佛齊和朱羅國時有摩擦發生,那細蘭總共時有兩萬人口,夾在兩個大國之間他們覺得自己的安全無法保障,請求做我們宋朝的藩屬國。”
陳元的地理學的不是太好,他知道三佛齊就是現在的印尼,而朱羅國就是阿三了,至於這細蘭在哪裡,陳元的腦海中沒有什麼影響,回去問問呼延瑞珠,她應該知道才是。
仁宗接著說道:“本來答應他們也沒有什麼,可是在這幾年,他們為了保證自己的安全,即做了三佛齊的藩屬,又年年向朱羅國朝貢,歐陽修說,這樣小國反覆無常,不過是看到我們宋軍的船隊之後認為跟在我們後面能保證他們的安全,想狐假虎威而已。”
他說道這裡停了一下:“但是,那公主說的倒是很可憐,朕覺得,左右逢源是小國的生存之道,不可用反覆無常來做定論。”
陳元覺得仁宗說道那個細蘭公主的時候,語氣中彷彿有些異樣的曖昧,當下輕聲說道:“萬歲所言甚是。其實事情很簡單,現在三佛齊和朱羅國的使者都已經到了汴京,萬歲可以叫他們三方都來,當面調解一下。也不用正式下文,畢竟朱羅國第一次來大宋,給不給我們面子還是兩說。”
仁宗點頭:“嗯,朕也是這麼想的,三佛齊對我大宋一向尊重,他們那裡還為先皇修建了神廟,我們的話他們會聽的,就是這朱羅國,朕不知道他們是什麼態度。”
三佛齊和大宋是友好的國家,其國家中的許多大臣都是為了躲避戰lu…n而過去的漢人,也是南洋現在勢力最大的國家。
他們雖然路途遙遠,中間還隔著一個大洋,但是來宋朝朝貢的次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