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第1/4 頁)
序言 職場的真諦
當通用的職場技巧過於被強調之時,親歷的經驗就變得珍貴而奢侈。如果說初入職場的人生宛如一張草圖,茫然無措也便自然。可會明用自己的職場親身經歷,告訴你職場如何折射人生,告訴你最可靠的滋養因素是什麼。
在公司中,我們都稱可會明為帥哥老可。他在MSN的辦公室論壇中有著眾多粉絲,他寫的《致初入職場的兄弟姐妹》貼子,有幾百萬的點選率。老可主持的《職場人生》影片節目,則誠摯地與嘉賓分享著職場的困惑與經驗。
如今的職場似乎有著混亂的自由和嶄新的邏輯,又似乎難以逃出幾千年來遠古的人際規則。它細節又細節。如何發郵件來表達立場?如何與上司有效溝通?如何理解“永遠沒有藉口”?如何可以做到政見不同而不影響私人情感?如何度過工作中的黯淡時光?又如何儘快找到出口而不在門外長久徘徊?
讀了老可的這本書,你會發現職場上寧靜與達觀的重要性,你永遠不要讓你的技巧勝過你的品德,這就是職場的最高邏輯。會發現雖然踏實努力者與玩弄權術者都會受到陽光的惠澤,但你仍然清楚應該作何選擇。
如果過去的日子曾經教會過我們一些什麼,那便是:永遠不要讓你的技巧勝過你的品德。最終,我們日復一日的所作所為,會毫不留情地決定著我們的未來,書寫著我們的命運。這就是職場的最高邏輯。
微軟MSN中文網執行出版人兼總編輯 劉書
2010年5月17日於北京
。 最好的txt下載網
“蝸居”與“蟻族”
“1997年過去了,我很懷念它……”
這是電影《甲方乙方》中的最後一句臺詞。從那以後,這個句式就成了經典,每到辭舊迎新的時候,它總是顯得意味深長,甚至有一點兒淡淡的傷感……
對於最早的一代“80後”來說,這句臺詞更能勾起一個時代的“群體記憶”。10年前,他們剛剛步入大學校園,開始了夢幻般的生活。那個時候,馮小剛的賀歲電影正在風靡,給無數校園戀人們帶來了美好的回憶。那是一個空氣中都充滿了浪漫的年代,他們很少考慮自己今後要面對什麼。10年後,也就是2010年,他們將集體走向“三十而立”。當再一次面對這個句式的時候,不由得令人百感交集。
10年後的今天,80後們在哪裡呢?他們過得還好嗎?我們無法弄清楚每個人的情況,但是就像當年我們看馮小剛的電影一樣,我們可以透過尋找一些“群體記憶”來體會這一代人的生存狀態。我們不妨回想一下已經過去的2009年,這一年發生了很多事情,我們且不說振奮人心的國慶60週年大閱兵,只看看與“80後”群體相關的熱點,有兩個詞你一定深有印象——“蝸居”與“蟻族”。
電視劇《蝸居》的播出,促使人們第一次公開反思眼下城市裡的人的生存壓力。正如劇中郭海萍所說——“每天一睜開眼,就有一串數字蹦出腦海:房貸六千,吃穿用度兩千五,冉冉(郭海萍的女兒)上幼兒園一千五,人情往來六百,交通費五百八,物業管理三四百,手機電話費兩百五,還有煤氣水電費兩百。也就是說,從我甦醒的第一個呼吸起,我每天要至少進賬四百,至少……這就是我活在這個城市的成本。這些數字逼得我一天都不敢懈怠,根本來不及細想未來十年。”
“蝸居”的出現,使“房奴”的形象在人們頭腦中清晰起來,然而“蝸居”又不僅僅侷限於像蝸牛殼一樣的房子上面,它已經成為一種社會現象。拋開房子,其他地方就沒有“蝸居”嗎?不妨想想如下的工作場景:一個大廳被間隔成密密麻麻的小格子,這些小格子就是很多人每天工作的場所,遠遠望去,大格子中塞滿了黑壓壓的腦袋,像是一個偌大的蜂巢——這是很形似的職場中的“蝸居”。
如果我們思考得再深入一點兒,就會發現很多人每天上班就被“釘”到格子中,機械地重複著熟練的工作,賺著微薄的收入,年復一年……他們很想突破,但卻不知道從何處著手;他們很想晉級加薪,甚至成就自己的事業,但是現實的天花板卻壓得他們喘不過氣來。他們只能疲於應對,不敢奢望自己的任何理想,就像郭海萍一樣,根本不敢細想未來十年——這是更為神似的職場中的“蝸居”。
相比於“蝸居”,“蟻族”這個詞語更具有群體性。“蟻族”並不是一種昆蟲族群,它的出現源自《蟻族》一書,指的是“80後”的一個龐大群體——“大學畢業生低收入聚居群體”。從鮮為人知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