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部分(第4/4 頁)
短促而有限的自衛反擊戰,全勝收兵。自此以後,西部邊疆保持了數十年的相對穩定。當年在中國最高指揮部,毛澤東主席親自指揮了這場反擊戰。當戰鬥硝煙漸漸散去,西線恢復平靜,毛澤東回首戰事,不僅感慨道:“這一次我就參加了。總理、少奇同志、小平同志、軍委的同志,我們都參加了,我們是在北京,沒有上前線就是了。”
凡事總有一個過程。中印邊界衝突也不是一天兩天的事。
早在建國之初,即便在中印關係最友好的年月裡,印方也有過一些不友好的舉動。1951年,印方乘中國抗美援朝,無暇西顧之際,搶佔了中印邊境東段“麥克馬洪線”以南的9萬平方公里中國領土,接著又佔領了邊境中段部分中國領土。得知訊息後,毛澤東出於對中印的傳統友誼和根本利益考慮,對印方的尋釁滋事一直保持克制和忍讓態度。1954年10月尼赫魯總理應邀訪華,受到中國政府的隆重接待。毛澤東對尼赫魯談中印友好的同時,也談到兩國間的分歧,當面表示:“朋友之間有時也有分歧,有時也吵架,甚至吵到面紅耳赤,但是這種吵架同我們和杜勒斯的吵架,是有性質上的不同的。……中印簽訂了關於西藏問題的協定,這有利於消除引起懷疑、妨礙合作的因素。我們共同宣佈了五項原則,這也是很好的。”毛澤東心中十分清楚:“中國不會這樣蠢,東方樹敵於美國,西方又樹敵於印度。我們不能有兩個重點,我們不能把友人當敵人,這是我們的國策。幾年來,特別是最近兩三個月,我們兩國之間的吵架,不過是兩國千年萬年友好過程中的一個插曲而已。”毛澤東親筆寫下的這段話,於1959年5月間透過中國駐印度大使潘自力轉達給了印度方面,等於向印度交了“底”,目的就是一個,希望印方自重,和平共處。
但是印度當局對好言相勸置若罔聞,短暫的沉寂之後,又開始了新一輪蠶食中國領土的行動。1959年8月25日,在中印邊界東段的朗久發生了雙方軍隊的第一次武裝衝突。10月,印度又在西段挑起了空喀山衝突。
一向視領土為血肉的毛澤東不能再沉默了。儘管中蘇關係已經惡化,他還是願意向他們客觀地通報情況,以便得到他們的理解。
10月2日,中蘇領導人在中南海頤年堂舉行正式會談。中方出席的有毛澤東、劉少奇、周恩來、朱德、陳毅等。蘇方除赫魯曉夫外,參加會談的有蘇斯洛夫、葛羅米柯、波諾馬廖夫和安德羅波夫。會談的中心議題就是中印邊界衝突問題。
赫魯曉夫好似公正地說:“你們中國應該和印度搞好關係,印度是一箇中立國,尼赫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