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部分(第2/4 頁)
題,上升到了路線鬥爭的高度。
8月3日,在分組會一開始,毛澤東就給劉少奇、周恩來等人以及各組組長寫了一封信,鑑於彭德懷在中央政治局常委會上說他不習慣稱“主席”的情況,建議在會議簡報上一律稱同志。他提出,簡報上對於同志的稱呼不妥當,這種舊習慣應當改過來。建議:一律稱某某同志。例如:主席,稱毛澤東同志;總理,稱周恩來同志;林總、彭總、賀總,稱*同志,彭德懷同志,賀龍同志。其他,以此類推。請各組長在會上宣佈一下,一律從4日起照此改正。也許毛澤東的姿態是“有錯就改”,但稱呼並沒有就此全部改過來。特別是對毛澤東,都已習慣了稱呼“主席”,改起來彆扭,再者,對毛澤東的敬畏之情,也使他們難以直呼其名。
也許是因為剛上山的一些人還不完全瞭解廬山發生的嚴峻情勢,毛澤東讓劉少奇在4日晚主持召開一個通氣會,由在山上的其他幾位常委向剛上山的人介紹7月初以來的鬥爭形勢,特別是兩天政治局常委會對彭德懷等人批判的情況。
1959年劉少奇在廬山會議會場在會上最先講話,講得最多的是*。
*將毛澤東講話作了概括後,又借其他常委的話說道:“我們幾個人的意見大體差不多,就是揭發他思想意識方面的東西,他個人品質方面的東西,包括組織觀念方面的東西。他是個人英雄主義的思想意識。我的直接印象,這個人非常英雄主義,非常驕傲,瞧不起人,非常目空一切,對人沒有平等態度。不但對他的下級當兒子一樣,隨便罵;就是對上級,也很不尊重,可以說是傲上慢下。他野心很大,想大幹一番,立大功,成大名,握大權,居大位,聲名顯赫,死後流芳百世。他非常囂張,頭昂得很高,想當英雄,總想作一個大英雄。他參加革命,包含著很大的個人野心。毛主席才是真正的大英雄。他覺得他也是個大英雄。自古兩雄不能並立,因此就要反毛主席。這是事情的規律。”*又借用毛澤東的話說:“毛主席這次對他的問題,他的思想,看得很重。他的這一套,在這次會議暴露出來,是我們黨內一種右傾的政治危險,發展下去,是極其危險的,那會動搖、破壞我們的總路線、大躍進。另一方面從長遠來說,他是我們黨裡面的一個隱患,毛主席說,去年5月間講黨的分裂問題,主要是指他……”
這個晚上的通氣會,從7點半到11點,*講話佔了一多半時間。細心的人已經注意到,在別的常委仍稱彭為彭德懷同志時,*已經改口,通篇他沒有叫一個“彭德懷同志”,而是以“這個人”或“他”來代替。*敏感的政治標尺已經將彭德懷劃了另冊了。
在當時的情況以至此後的許多年裡,由於毛澤東的巨大權威性和感召力,使得黨內沒了不同意見,極不正常的眾口一詞,人們逐漸習慣不是從實際中認識問題而只是從毛澤東的講話裡尋找差距了。言必稱“主席”如何講,不敢越雷池一步。於是廬山對彭德懷的批判,再也沒有出現不和諧音,都是根據毛澤東和中央常委會的調子,把矛頭一致對準了彭德懷。即使有共鳴,也不敢做聲;彭德懷孤掌難鳴,有口難辯,陷入了被“口誅筆伐”的境地,而追逼“反黨集團”更是“水深火熱”……書包 網 。 想看書來
廬山:歷史的插曲(16)
8月16日,八屆八中全會閉幕。毛澤東寫了兩篇東西印發給會議:一篇是《機關槍和迫擊炮的來歷及其他》;另一篇是《關於枚乘〈七發〉》。有關“機關槍和迫擊炮”的那篇文章雖小,卻在歷史上留下了很深的印跡。以後近20年的大規模“階級鬥爭”,特別是“黨內鬥爭”,其指導思想皆出自於此。這篇短文把與彭德懷等人的矛盾進一步定性為“階級鬥爭”:“廬山出現的這一場鬥爭,是一場階級鬥爭,是過去10年社會主義革命過程中資產階級與無產階級兩大對抗階級的生死鬥爭的繼續。在中國,在我黨,這一類鬥爭,看來還得鬥下去,至少還要鬥20年,可能要鬥半個世紀,總之要到階級完全滅亡,鬥爭才會止息。……黨內鬥爭,反映了社會上的階級鬥爭。這是毫不足怪的。沒有這種鬥爭,才是不可思議。這個道理過去沒有講透,很多同志還不明白。應當逐步地、正確地向同志們講清楚這種複雜和曲折的性質。”雖然毛澤東誇大了“階級鬥爭”,但在人事處理上,毛澤東仍照他的“老規矩”:批判從嚴,處理從寬;一看二幫:“不但要把他們留在黨內,而且要把他們留在省委員會內,中央委員會內,個別同志還應當留在中央政治局內。這樣是否有危險呢?可能有。只要我們採取正確的政策,可能避免。他們的錯誤,無非有兩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