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部分(第3/4 頁)
累了一天了,你媳婦也該等急了。”
易子軒早有離去之意,不過是不想讓易母在兒女之間為難。如今得了易母之言,他自然不想再與陳易氏閒扯下去,隨即起身請辭,回忘憂軒去了。
*****************************************************************
自打有丫頭進來回稟說易子軒回府了,鳳舞就坐在西暖閣裡等著他回忘憂軒。可是她左等右等的,也不見他回來,只得派綠柳去福壽軒看看。卻沒想綠柳回來說,易子軒在與易母和陳易氏議事,把近身隨侍的丫鬟們都攆了出來,並不知議的是何事。
鳳舞只得耐著性子在西暖閣裡繼續等,好容易見易子軒進來了,忙笑著迎上去,親自伺候他脫下外袍,一面吩咐青鳶去催水,以備易子軒沐浴,一面柔聲笑問道:“今日倒比往日在福壽軒坐的久,可是婆婆那裡有事?我讓韋媽媽過去瞧瞧,也省得婆婆操心費神。”
易子軒也沒有藏著掖著,將易母和陳易氏所說的珠姐兒的親事,跟鳳舞學了一遍,然後拉著她坐在炕榻上,叮囑道:“此事我已回了母親,只讓請官媒幫著張羅,不讓你出面料理。待官媒到了府,只派人送她去福壽軒就好,你不必操心此事。至於大姐那裡,只能委屈你多擔待,不理會她就是了。往後大姐再找你,無論何事,你都只說要與我商議。自有我去與她言明,也省得你受委屈,她也生閒怨。待康哥兒成了人,有了前程,娶了親,也就好讓他們立府另居了。”
他知道陳易氏自進了京華,行事言語上多有不妥。只是她到底是他嫡親的長姐,早些年為了易家,為了他和安易氏,吃了不少苦、受了許多罪,他總不能真的棄她不顧。
易子軒能如此為她著想,鳳舞心中很是溫暖。況且,她也真的無心張羅陳美珠的親事。
倒不是她真的記恨陳易氏,只是她與陳易氏已鬧得極僵,這親事若是議好了,陳易氏不會感激她,可若是議壞了,那必然是要怨恨她的。到時候,二人之間的關係只會越來越僵,怨恨也會越積越深。
一時,夫妻倆用罷了晚飯,相攜著到西廂看望兒子,逗弄了小明洛一會兒,哄著他睡熟了,才又相攜著回了正廂安寢。
作者有話要說:誰都想女兒嫁得好,可是好的程度,總也要有個限度。
作者專欄:求收藏!求包養!
☆、第四十三章 唸書說親
八月初,針線娘子黃氏進了易府。鳳舞因為陳易氏的胡鬧,心裡也有些不待見陳家之事,只讓韋嬤嬤送黃娘子去翠柳軒安置,並看著陳美珠行拜師之禮。
為陳美康請的教書先生李先生也送了訊息,擇的是八月二十進易府,為著是在家裡過完中秋佳節。
這倒讓鳳舞想起了易明漢和易明浩,他們兄弟的年歲都不小了,不管有沒有仕途之心,會認字寫字總是最基本的。因此,將他們兄弟喚進了忘憂軒,把跟著李先生唸書之事,告訴了他們。
聽了讓他們與陳美康一起跟著李先生唸書,兄弟二人都很高興,激動得當場就跪下來給鳳舞磕頭,鳳舞忙命藍星和橙玉扶他們起來。
要說同樣是被他們夫妻倆養著,可養著這兩個義子,真要比養著陳易氏和陳美珠、陳美康,更讓鳳舞覺得心甘情願。至少他們兄弟知道感恩,從來都不給她惹麻煩,可那孤兒寡母的卻總也不能徹底的安分下來。
易明漢知道請李先生進府,是因為陳易氏日夜盼著陳美康能考取功名,而自己已經十六了,此時啟蒙已然是極晚的了,故主動退讓道:“我只跟著先生學著識字寫字就好,倒不求功名仕途,不敢耽擱了康弟的前程。”
易明浩明白哥哥的心思和顧慮,也懂事的跟著道:“哥哥說得是,我也只學著識字寫字就好,不敢奢求功名仕途的。”
他們兄弟心裡都很明白,能得易子軒認為義子,過上如今吃喝不愁的日子,是易子軒和鳳舞仁慈。他們已然是很知足了,不敢奢求不應求得之事。
鳳舞聽了他們兄弟之言,欣慰的笑了笑,囑咐道:“功名仕途之事,等你們義父回來了,我再與他商議,你們只管用心跟著李先生唸書就是了。你們兄弟的年歲都不小了,此時啟蒙已是晚了,所以更應該用心用功,可不能對付著混日子去了。”
易明漢忙正色回道:“請義母安心。我們兄弟定然用功跟著李先生唸書,不敢惹李先生生氣,也不敢勞義父義母操心費神。”
易明浩站在一旁,也跟著連連點頭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