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部分(第3/4 頁)
佛慈悲!”隨手摘下江邊的一根蘆葦,拋到江上,縱了上去,口中念著《楞伽經》,道道佛門真言從口中吐出,形成一個個字出現在上空,金光萬丈,擋住了那陣陣道家氣息的侵襲,化作一道流光迅疾地過了長江!
待到達摩走後,那老丈身形一變,卻正是玄都**師也!他輕嘆的口氣,目視著達摩遠去地方向,久久不語!
正是: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
第四卷 佛教大興 第十二章 玉龍老豬,觀音無奈
卻說達摩以一葦渡江,上了岸,終於到了北地。他一路縱雲在半空中飛翔,許久,終於來到了嵩山腳下,方落了下來,便見:金烏夕照,千層霞光映青山;高峰險簇,萬般利刃插天樞;霧氣瀰漫,四方道路彎難辨;猿猴騰躍,仰胸呼氣盡舒爽;仙鶴鳴喝,展翅低飛冽雲風!果然不愧為五嶽之一,好一派洞天福地!
達摩見狀大喜,道:“便是此處了!”正欲上山,突然空氣中閃過一陣亮光,接著現出一個身著盔甲的將軍,那將軍昂步來到達摩身前,躬身行了一禮,道:“末將奉崇聖大帝之令來請上仙,還請上仙隨末將來!”
達摩知是中嶽嵩山中天崇聖大帝知他來到,故而相請。畢竟乃是天庭五嶽大帝之一,他不敢怠慢,隨著那將領來到一面山壁前,只見那將領揮手發出一道雷霆到了山壁上,轟地一聲,山壁從兩邊打了開來,從中間現出寬敞的空地。
將領做了個請的手勢,隨即與達摩一同進去,過了山壁,豁然開朗,叢林密佈,流水暖泉,百花齊放。中間有一座宮殿,殿中走出一個身著帝王袍服之人,正是崇聖大帝文聘也!
待到近前,達摩雙手合十行了一禮,道:“貧僧見過帝君,帝君萬安!”
崇聖大帝朗聲哈哈大笑道:“道友可是前來嵩山落腳?”達摩點頭答道:“正是如此!貧僧欲在嵩山傳播我佛大法,願帝君恩准!”
崇聖大帝點頭笑道:“大天尊已下了聖旨,著本帝助道友修建道場,道友且寬心!”
達摩喜道:“如此多謝帝君之恩了!”
於是在崇聖大帝的相助下,達摩在嵩山少室山上建立道場,名為少林寺,達摩面壁九年,創下禪宗,在少林寺上開壇講法。遠近聞名。多有百姓高僧前來聽道,漸漸地,佛法在北地也大興了起來!
達摩見佛法在北地傳開,百姓人人皆知佛的存在,遂傳下禪宗二祖,重回西天靈山聽講寂滅大法,證得羅漢果位!
數十載匆匆而過,彈指一揮。花葉盡落!人間王朝更替也只在朝夕。自隋文帝楊堅由北統南,平定天下之後,卻不過區區二世,便被唐朝所取代,如今正是高祖李淵在位!
今日。如來佛祖已然在靈山上給眾人講法,待到講法完畢,如來佛祖頓了頓,隨後道:“我現四大部洲,眾生善惡,各方不一:東勝神洲者敬天禮地,心爽氣平;北俱蘆洲者,雖好親生。只因餬口,性拙情流無多作踐;我西牛賀洲者,不貪不殺,養氣潛靈,雖無上真。人人固壽;但那南贈部洲者。貪淫樂禍,多殺多爭。正所謂口舌兇場,是非惡海。我今有三藏真經。可以勸人為善。”
隨即當眾給了觀音尊者一件錦瀾袈裟,一根九環錫杖和三個金箍,道:“此時正是我佛法東傳,教化眾生之日,你須得辛苦一番,尋得取經之人!”
觀音尊者雙手合十道:“貧僧尊我佛如來法旨!”於是觀音尊者出了靈山,一路乘雲往南瞻部洲而來,正行走間,忽然停頓了下來,看著前方。
卻見龜靈聖母正攜著一個人身豬頭之人站立在雲端之上,靜靜地等待著她的到來。一見龜靈聖母,觀音心中雖驚,卻不動聲色地施了一禮,問道:“不知道友何來,為何擋住貧僧的去路?”
龜靈聖母冷笑地掃了觀音一眼,接著道:“貧道此來乃是奉了老師法旨,將小師弟帶來交與菩薩!”
觀音細看那豬頭之人,心中默算,隨即瞭然,卻不甘道:“道友,天蓬元帥乃是上清聖人弟子,貧僧怎敢驅使?”原來這豬頭人身之人正是昔日在廣寒宮中調戲嫦娥,被貶凡塵的天蓬元帥。只是不知是有意還是無意的,地府十大閻羅竟將天蓬元帥投入了畜生道,好好一個英俊雄偉的漢子竟成了豬身!
這廝雖是煩惱了一段時日,卻是劣性不改,還變換了容貌娶了個媳婦,只是不知是他前世當天蓬元帥時造了什麼惡孽,還是今生他註定無緣桃花,夫妻倆恩愛了兩年,那女子竟然病死了,縱使他有天罡三十六般變化,一身修為高深,上可入天,下可至海,卻是救不了女子!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