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部分(第3/4 頁)
實秉公直辦案
段秀實請命:
段秀實字成公,是唐朝的名臣。唐朝名將郭子儀的兒子郭晞駐兵邠州的時候,軍紀不嚴,士兵們每日胡作非為。很多當地無賴見狀又靠賄賂軍官參加了郭晞的軍隊,致使邠州民怨沸騰。邠州節度使白孝德礙於郭子儀的面子,不敢處理此事。段秀實聽說之後面見白孝德,主動要求擔任邠州的執法官。不久,郭晞軍中計程車兵因為搶酒將人殺死。段秀實立刻命人將他們斬首示眾。郭晞軍中計程車兵們聽說此事後都全副武裝,在軍營中叫嚷著要殺了段秀實。段秀實得知後,便單身前往郭晞軍營。他斥責士兵們說:“郭家人對你們不好嗎?你們為什麼要敗壞他們的名聲?”士兵們都被他的氣勢所鎮服了。段秀實見到郭晞後對他說:“今天事情我如果不處理,以後一定會牽連到您,到時候郭家的宣告定然受到影響。”郭晞聽了如夢方醒,便喝令士兵回營。郭晞手下計程車兵從此再沒在邠州鬧過事。
子儀獨入回紇營
獨騎退回紇:
郭子儀是唐朝的名將。郭子儀是武舉出身,先後經歷唐玄宗、唐肅宗、唐代宗、唐德宗四朝,戎馬一生,尤其在平定安史之亂的過程中,位居首功。唐代宗時,叛將僕固懷恩勾引吐蕃、回紇進犯關中。唐代宗便命令郭子儀帶軍抵抗。郭子儀為了避免君主的猜疑,早已將舊部遣散,此刻他所轄只有臨時招募的萬餘人。郭子儀得到訊息叛將僕固懷恩已經病死,便派人前往回紇大營遊說。因為早先僕固懷恩曾說郭子儀已死,此刻回紇王便半信半疑的對使者說:“如果郭令公沒有死,我們倒想見一見。” 郭子儀得到使者回報後,當夜一個人騎馬前往回紇軍營。郭子儀因當年曾經率領回紇軍與安祿山叛軍作戰,在回紇人中享有崇高的聲望。回紇人見到郭子儀,一齊向他行跪拜禮,立刻決定倒戈投向唐軍。吐蕃軍隊聽說回紇軍倒戈,便連夜撤走了。
永貞革新只一載
永貞革新:
唐順宗名叫李誦,是唐朝的第十位皇帝。唐朝中後期,宦官手握重權。公元805年,唐順宗即位,年號“永貞”。他任命東宮舊臣王叔文、王伾執掌翰林、韋執誼為宰相。他們與柳宗元、劉禹錫等人結成政治上的革新派,進行了一場目的在於打擊宦官勢力的改革。他們首先採取措施逐步收奪宦官的兵權。唐順宗和革新派還罷免貪官京兆尹李實,廢除苛雜,停止財政上的“進奉”。這些改革都具有進步性,但引起以俱文珍為首的宦官集團和與之相勾結的節度使的強烈反對。最後,俱文珍等人發動政變,軟禁了唐順宗,擁立太子李純繼位。王叔文被貶後賜死,王伾外貶後不久病死,柳宗元、劉禹錫、韓泰、陳諫、韓曄、凌準、程異和韋執誼八人被貶為外州司馬,史稱“二王八司馬”。此次改革歷時一百四十八天,終以失敗而告終,因這次改革發生在永貞年間,史稱“永貞革新”。
甘露事敗怨清風
甘露之變:
唐文宗名叫李昂,是唐朝的第十四位皇帝。唐朝末年,宦官專權。唐文宗不滿這種情況,授意大臣李訓、鄭注密謀誅滅宦官。兩人本來約定裡應外合行事,但李訓為了爭功卻提前行事。李訓授意大將軍韓約先謊奏營中石榴天降甘露,然後又在軍營中埋伏下士兵,準備趁機斬殺仇士良等大宦官。天降甘露在唐時被認為吉兆,唐文宗聽到韓約報告後便刻意派仇士良等一眾宦官前去查驗。仇士英到了軍營門口,忽然發現韓約神情慌張。恰巧此時一陣清風吹來,吹起了幕布一角,仇士英發現了幕布後面埋伏的武士。舉事兵卒雖盡力追趕,卻未能阻止仇士良等宦官將唐文宗挾持回宮中。仇士英回宮後,派出神策軍將舉事兵卒擊潰,並大肆砍殺大臣。後來李訓、鄭注皆被宦官殺害,其親信部屬也大多遇害。甘露之變後,宦官牢牢掌握住了唐朝的軍政大權。
相關知識
回紇:
回紇是中國古代的一個少數民族,也叫“烏護”、“烏紇”、“韋紇”、“回鶻”。 隋朝時,回紇受突厥政權統治。公元605年,回紇聯合僕骨等部族起來反抗,終於擺脫突厥的統治,並逐漸強大起來。公元646年,回紇配合唐軍攻滅了薛延陀政權,首領吐迷度自稱可汗,接受唐朝的管轄,唐朝在其地分置六府、七州。公元744年,回紇首領骨力裴羅自立為可汗,建立回紇政權。公元840年回紇政權被黠戛斯推翻後,大部分回紇人向西遷徙。一支遷到蔥嶺以西,一支遷到河西走廊,一支遷到西州(今新疆吐魯番)。西州回紇又向西發展,以高昌(今新疆吐魯番)為中心,建立了高昌回紇政權。西州回紇後來改稱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