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部分(第2/4 頁)
備種型類飛機200餘架,編成5個飛行大隊,各種設施和飛行人員訓練方面部具備良好條件,居全國首位。
第三,加強裝備,擴建兵工廠。1922年張作霖任命楊宇霆兼任東北三省兵工廠督辦,任命韓麟春為總辦。他們到任後,招聘大批國內外兵工人才,購來各種機器.從事軍火生產。經過擴建後的兵工廠,除生產原來槍支彈藥外,又能生產出新的山炮、野炮、迫擊炮和重炮,每年生產大量軍火,成為全國最大的兵工廠。
第四,招聘人才,培養人才。奉系軍閥採取上述一系列整軍經武措施,都離不開各方面人才。張作霖為大量吸收人才.採取了優惠政策。同時由楊宇霆、張學良、韓麟春、姜登選、郭松齡等人為核心,憑著個人關係招來四面八方人才,除此之外,張作霖還在‘東三省陸軍講武堂”擴大招生,建立東北大學以期培養人才。——由於奉系毅然決然的重用新派人物,廣收全**事人才,整軍經武,僅二年時間,使奉軍面貌大為改觀,過去的烏合之眾,一躍而成為訓練有素的勁旅,這就為第二次直奉戰打下了基礎。
張大帥此時手下兵精糧足信心爆滿,只等領兵入關一雪前恥!
9月15日,奉軍分兩路進攻熱河。張宗昌旅各部先後進入熱河省境四五十里,熱河地方守軍部隊外八營,毫無戰鬥力量,一經接觸即行退去,張旅進展極為迅速。熱河都統米振標部和前去增援的王懷慶部第13師,是直軍中兵力最弱的一部。自15日至22日,奉軍一路進展順利,接連佔領開魯、朝陽並開始向凌源發起攻勢。同時,在山海關,奉直兩軍主力開始發生戰爭。
9月23日,著名的倒戈將軍馮玉祥才與陝軍師長鬍景翼率部離開北都。走到懷柔時,部隊又停頓下來,借**通不暢,叫士兵一面修路一面開進。馮玉祥早已和反直聯盟秘密接觸,並未帶部隊前往前線增援,而是在北都附近磨蹭,等待時機。
奉、直兩軍主力在山海關地區相峙數日後,自9月28日起戰事轉趨激烈。直軍處於守勢,居高臨下,佔據地理優勢。但是奉軍精銳部隊第3軍在張學良、郭松齡的指揮下,前仆後繼,奮勇仰攻,雙方死傷慘重。奉軍於10月6日攻破九門口,緊接著攻下石門寨。10月7日,在奉軍的強烈攻勢下,直軍力不支敵,九門口被奉軍攻破後,直軍第13混成旅旅長馮玉榮見守城無望,畏罪自殺。
由於山海關前線形勢危急,玉帥急調駐北都部隊迅速開赴前方,自己也於10月11日離開北都出發到灤州坐陣。12日,玉帥前往山海關巡視戰況,親自督陣,使直軍前方的形勢得以穩定下來。
作為入關咽喉的山海關張大帥無論如何都是要佔領的。隨即調集空軍大部與重炮部對山海關直軍陣地狂轟濫炸,同時嚴令各部不惜一切代價全力進攻。陷入危機中的玉帥嚴令馮玉祥部火速增援。
10月15日,王承斌和馮玉祥在古北口會面時,預見了戰爭形勢的發展將不利於直系,苦苦等待的時機已到。19日,馮玉祥接到總部參謀長張方嚴的急電,催促馮部迅速發起攻勢,以策應山海關方向的作戰,電文中有“大局轉危為安在斯一舉”的一句話。
同時,馮玉祥看到戰情報告,得知直軍在山海關之戰中犧牲慘重,已勢衰兵竭。在此情況下,馮玉祥認為回師北都的機會已經到來,便電令孫嶽迅速將駐防大名的軍隊調回南苑,同時下令所屬部隊將後隊改為前隊,即刻回師北都。
馮軍沿途割斷電線,封鎖訊息,並以晝夜兼程70公里的行軍速度,迅速殺回北都。10月22日晚9時,馮軍第8旅旅長李鳴鐘、第22旅旅長鹿鍾麟兩部率先開回北都。隨後,陝軍胡景翼師也開進通州,隔斷了玉帥與北都方向的聯絡。
此時山海關已經被奉軍攻破玉帥帶著敗兵一路潰退,沒注意到馮玉祥的動作。
10月23日,陸軍檢閱使兼第11師師長馮玉祥、陝西陸軍第1師師長鬍景翼、大名鎮守使兼第15混成旅旅長孫嶽聯名發出了呼籲和平的通電。在電文中,他們把直奉戰爭說成是吳、張兩人的“私鬥”,痛斥玉帥“憑戰勝之餘威,挾元首以自重,攬國柄以掌握,視疆吏若僕從,逞一人之忿,興孤注之師……,業經電請大總統明令懲警以謝國人,停戰言和用蘇民困”。改變中國近代史命運的北都事變開始了。
這段時間高陽在做什麼呢?首先高陽北上北都拜訪了周學熙先生,在周府坦言“馬聯甲禍害皖省,民眾不堪壓迫遂有高長官逐之。然高長官出身軍旅,對民事一竅不通,唯恐貽害家鄉父老特請周老先生出任皖省善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