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部分(第2/4 頁)
的態度如何、他對於那個國家的貢獻是顯而易見的,因此就是恩斯特得到這個訊息都忍不住有些難過。也僅僅是有些而已,畢竟他很難感受到孫先生帶給他的感動。
孫先生在那片土地上的影響力毋庸置疑,他的即將逝世很多方面都會影響到四國聯盟在東亞的佈局和計劃,尤其是那位外交官剛剛提起的計劃,如果沒有這位孫先生的支援,也許會困難很多。
對於四國聯盟孫先生的態度有些複雜,一方面他真的很感激四國聯盟(主要是恩斯特)為這個國家進行的幫助,可是從另外一方面現在四國聯盟的動作有些侵略的意思,因此他在臨死前特意囑咐自己的夫人,希望他能夠代替自己前往華沙同恩斯特面對面進行一次會談,如果可以最好把他的那些想法說給恩斯特。
燕京大使館的工作人員第一時間利用無線電技術把孫先生的遺願放到恩斯特的面前,稍一猶豫恩斯特同意第一夫人訪問華沙的請求,同時恩斯特公開宣佈華沙歡迎第一夫人的到來、也為孫先生的身體而感到難過。
彷彿一切都是註定的,隨著恩斯特的公開宣言,臨死前孫先生特意同已經到燕京的四國聯盟第一外交官、捷克外交部長弗洛伊德見面,具體內容不詳,但是根據當時場外人士表述,弗洛伊德離開時很是開心。(未完待續。)
第三百章 教育問題
關東州、沿朝鮮邊境十餘個縣城城市被“割讓”給俄羅斯帝國,很多不清楚邊境事務的憤青們忍不住站出來,訓斥燕京政府的賣國求榮、孫先生作為主導人之一,臨死他還要背上這樣一個黑鍋,讓很多文人為之嘆息。
孫先生的死自然讓南北會議的事情無法繼續下去,而這個時候孫先生的學生蔣先生也開始籌劃北伐的事情,第一夫人懶得理會這些亂七八糟的事情,她尊重先夫的遺願準備前往華沙見一見那位攪動整個遠東局勢的“東歐之王”。
說實話第一夫人對恩斯特很難有多少的好感,畢竟在她的認識裡,俄羅斯帝國同樣是侵略國之一,唯一不同的也許就是相比較其他的國家四國聯盟仁義太多太多,也是唯一願意同這個國家試圖用和平手段解決事情的國家。
燕京——東北——海參崴——新西伯利亞——華沙,這是第一夫人的路線,作為恩斯特看重之人,第一夫人的路途自然很是舒適。私人車廂、高檔的傢俱,紅酒、牛排、音樂,這些都是私人車廂內必備的物品。
車窗外的景色快速的倒退,同時這也象徵著第一夫人很快就要離開自己的故土,說實話她不想再回到這個地方,因為這裡充滿她對愛的美好和回憶,遠離這裡也許是一件好事,至少讓自己的牽掛少一些。
燕京隨著孫先生的死亡、北伐的開啟、軍閥們的鬥爭已經亂成一團,誰都想要成為這個國家真正意義上的第一人,誰也不服其他人,雖然明裡沒有太大的矛盾,可是暗地中就只差直接用槍廝殺。
遠東不安穩,歐洲同樣如此。那位在德國具備相當影響力的總統先生還死在孫先生的前面,論影響力他可比孫先生大不止五倍、十倍那麼簡單,他的死亡直接讓德國開始朝另外一條道路上而去,因為他的繼承者就是興登堡。
興登堡是真正的德國實權人物,很長一段時間裡他都是德國的陸軍元帥。很多人都知道興登堡是堅定的保皇黨意圖恢復君主制度人物,可是他依然獲得公民們的投票。這從某一方面也說明公民們的態度,不過因為英法兩國,興登堡還是公開宣佈選擇支援共和政體。
這樣的態度自然讓威廉二世很是難過和失落,可是他很清楚興登堡的做法是正確的,因為英法還在一旁虎視眈眈的注視著,誰敢輕言提起讓威廉二世這位梟雄重新成為德意志皇帝的事情?那是對德國公民的不負責任、是對德國的不負責任。
恩斯特很是感慨,這是一個非常好的機會,可惜威廉二世沒有抓住機會、同時也可惜興登堡的膽量小一些,否則有四國聯盟的暗中幫助。這件事並非沒有成功的可能性。
恩斯特在這件事之前也找過威廉二世,他的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東普魯士,只要威廉二世答應,那麼他將全力幫助威廉二世拿回德國皇位,但是威廉二世選擇拒絕,這也是四國聯盟坐視不理的主要原因。
希特勒還在監獄中、德國還看不到任何復興的希望,東普魯士就擺在那裡時時刻刻誘惑著恩斯特、誘惑著四國聯盟。但是英法美不單單盯著德國還盯著四國聯盟,恩斯特實在是沒有看透三國的態度。還是那句話。此時此刻誰也不敢輕易的出手,如同四國聯盟不想看到英法美壯大一般,他們同樣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