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部分(第3/4 頁)
甚至可以增強民族的自信心。
其次,政府採購可以啟用勞動力市場,增加就業率。政府採購並不是一般的單子,往往超級大單,因此生產這些單子就要更多勞動力。現在的經濟形勢低迷,失業率不斷攀高,政府支援國產,不僅是有利於企業奏響“求生存,謀發展”之歌,更多的是會解決一部分人的就業問題。就業問題是最大的社會問題,孟子都說過“有恆業有恆心”,就業率就是社會穩定的晴雨表啊!
看看周邊的國家吧,韓國、日本多有志氣,開的公車都是國產車,而且國產車企業都發展得很好。我們呢,我們政府的公車,到底有多少是中國的本土品牌?真的不敢去統計!為什麼同是東亞人,偏偏我們是軟了自己骨頭,長了別人威風?難道政府不該好好反思一下?
中央機關應該好好的思考一下,如果聽悠悠眾議而不聞,視洶洶群情而不見,那麼是在蔽屏民聲、無視民生,迴避問題。
二、國家的錢,多用於民生民計點
如此經濟形勢之下,縮減公務開支才是正招,香港特區政府剛剛作了表率,公務員們帶頭集體減薪,深得民心啊!而我們中央政府卻在帶頭進行公車的升級換代,自然會引來洶洶群議。現在,當務之急應該是縮減公務用車,有沒有仔細核算過成本:為了領導一個屁股,可能損失一個希望小學。仔細算算行政成本吧,領導的一輛專用車,就得配專用司機,車價自然不下20萬,每年的汽油費、養路費、保養費更是不小的開支,還有一個司機一年的工資,因此,公務車產生出來行政成本是相當高的。
何況,中國又不是已躋身發達國家之列了,只是一些地方發展得不錯,像珠三角、長三角、環渤海圈是發展得相對要好,但畢竟只是中國的一小部分,而大部分地區還是相當貧窮的,像甘肅、河南、貴州、四川、青海等地方,還窮得叮鐺響。我生活在浙江沿海城市的農村,也領教過物質匱乏的生活,2004年的一次西部旅遊經歷讓我看到領會到了真正的窮,他們竟然連我小時候的生活水平都沒有達到,那時70年代的生活水平啊!小孩子像小乞丐沒有像樣的衣服,居住環境破爛不堪,連飲用水都很難解決,問及他們的經濟收入,一年9百,這還不是一人一年的收入,而是全家上下七口人的收入。聽到這些,我這個大男人竟感傷要掉眼淚。現階段中國還很窮,這是一個現實問題,而且中國的問題還很多。我的觀點是:問題並不用來回避的,而用來解決的。所以,政府有錢,還不如將更多的錢投入到改善民生的工程中去!
我們的公務員特別是領導同志們,也該多往窮的地方跑跑,瞭解一下民生。多一點中國傳統的悲天憫人的情懷吧,被批為封建糟粕的孔子都提出“己欲立而立人 己欲達而達人”,窮人也是人,不論富貴貧賤,都是中國人,都生活這960萬平方公里的祖國大地上,同享一片藍天,共處一種社會制度之下啊!他們也有權享受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啊!領導同志們,不要只想著自己身份特殊,要顯擺,要以香車寶馬,一個勁的往富的地方跑,忘記了我們的鄉親父老、兄弟姐妹!
你們跑進機關大院,有沒有注意過那五個字:為人民服務。你們站在這幾字面前,好好的捫心自問,為人民服務了什麼?又為國家貢獻了什麼?然後,再想想你有沒有資格,享用納稅人的錢,給你配車配人?
少浪費納稅人的錢,多去建設一下我們的祖國,我們總希望國家越來越富強,社會越來越和諧,人民越來越幸福,畢竟我們還想自己的子女在這個國家世世代代下去,並且能夠一代比一代過得和諧!
三、公車該規範、該縮減
人民政府就應該多聽聽不和諧的聲音,然後再透過行動去和諧各種矛盾,也就是說去了解問題,並且試圖解決問題。基於此,對公車採購和使用,我發表以下小小的建議:
一、支援本土品牌,拾起民族尊嚴
政府支援本土品牌是不需要理由的,因此公車採購應限定在國產汽車中。你作為領導坐著寶馬車,巡視民間。你有沒有想過,自己代表什麼?你可能很清楚,我代表政府。那麼你寶馬車代表什麼?不正是代表著國家產品嗎?或者說代表國家形象?這樣細想豈不是不對了?你又不是德國政府的公務員!
政府用東西往往具有象徵意義的,比如說國旗和人民幣,濃縮著國家尊嚴!當然,公車也一定意義代表著國家尊嚴。
二、規範公車規格,統一定製
我認為政府汽車採購不僅應限定在國產汽車中,而且還需要定製:規定好排放量、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